真菌性阴道炎的防治包括明确病原体诊断,通过阴道分泌物检查等确诊;规范药物治疗,局部用唑类抗真菌药或口服氟康唑等;消除诱因,控制基础疾病、停用相关药物;注重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交叉感染;定期复查随访,了解病原体清除情况,复发性者延长随访并全面评估治疗。
一、明确病原体诊断
真菌性阴道炎主要由假丝酵母菌引起,需通过阴道分泌物检查等明确病原体。医生会在显微镜下观察分泌物中有无假丝酵母菌的芽生孢子或假菌丝等,以确诊是否为真菌性阴道炎及具体的真菌类型,不同年龄、性别患者感染假丝酵母菌的情况可能因生理特点有所不同,如孕妇由于激素水平变化更易感染。
二、规范药物治疗
局部用药:可选用唑类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制剂、咪康唑制剂等,放置于阴道深部,局部用药能使药物在阴道局部达到较高浓度,直接作用于病原体,对于一般患者效果较好,但对于妊娠期女性等特殊人群,需谨慎选择药物,因为某些药物可能对胎儿有影响,应在医生评估后使用。
全身用药:对于不能耐受局部用药、未婚女性及不愿采用局部用药者,可选用口服药物,如氟康唑等。但口服药物可能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使用时需考虑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比如有基础疾病的患者使用时要评估药物对基础疾病的影响。
三、消除诱因
控制基础疾病:若患者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需积极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假丝酵母菌生长繁殖,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有助于减少真菌性阴道炎的复发,不同年龄和性别的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目标可能有所差异,如孕妇要兼顾胎儿安全合理控制血糖。
停用相关药物: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雌激素等药物可能诱发真菌性阴道炎,应在医生指导下停用或调整相关药物,不同患者使用这些药物的原因不同,如因治疗其他感染长期用广谱抗生素的患者,停用或换用药物时需权衡原发病治疗与真菌性阴道炎防治的关系。
四、注重个人卫生
保持外阴清洁干燥:每天用清水清洗外阴,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洗液,勤换内裤,内裤需用开水烫洗后在阳光下暴晒,以杀灭病原体,不同年龄和生活方式的人群在个人卫生习惯上需注意,如久坐人群要更注意及时更换内裤保持外阴干燥。
避免交叉感染:治疗期间应避免性生活,或使用避孕套,防止交叉感染,夫妻双方如有一方感染,应同时进行治疗,避免反复感染。
五、定期复查随访
治疗后需定期复查阴道分泌物,以了解病原体是否被彻底清除,一般在治疗结束后1-2周及下次月经后进行复查,根据复查结果决定是否需要继续治疗或调整治疗方案,不同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不同,通过定期复查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对于复发性真菌性阴道炎患者,需要延长随访时间,并进行更全面的评估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