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是机体对致敏物质产生变态反应致毛细血管脆性及通透性增加引发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表现为皮肤下肢及臀部对称紫癜、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消化道腹痛恶心呕吐等,依据典型皮肤表现等诊断,一般治疗找规避过敏原休息,轻症用抗组胺等药物,重症用糖皮质激素;紫癜性肾炎是过敏性紫癜累及肾脏的临床综合征,有肾脏受累症状如血尿蛋白尿等,靠尿常规和肾活检诊断,依病情分层治疗,轻证对症支持,中重患者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肾衰需肾脏替代治疗;儿童为高发人群需注意皮肤清洁等,成人关注药物不良反应,有基础病史人群考量药物相互作用。
一、过敏性紫癜与紫癜性肾炎的定义及关联
过敏性紫癜是机体对致敏物质产生变态反应,致毛细血管脆性及通透性增加,引发紫癜、黏膜及器官出血的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紫癜性肾炎是过敏性紫癜累及肾脏出现的临床综合征,为过敏性紫癜严重并发症。
二、临床表现
(一)过敏性紫癜
皮肤表现:多见于下肢及臀部,对称分布,初起为紫红色斑丘疹,高出皮肤,可融合成片,数日内颜色加深呈棕褐色后消退。
关节症状:累及膝、踝、肘、腕等关节,出现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消化道症状:部分患者有腹痛、恶心、呕吐,甚至便血。
(二)紫癜性肾炎
除上述过敏性紫癜表现外,出现肾脏受累症状,如血尿(肉眼或镜下)、蛋白尿,严重时可致水肿、高血压,甚至肾功能不全。
三、诊断依据
(一)过敏性紫癜
依据典型皮肤紫癜表现,结合病史,若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可辅助诊断。
(二)紫癜性肾炎
尿常规发现血尿、蛋白尿等异常;肾活检病理检查是确诊关键,可明确肾脏病变程度与类型,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四、治疗原则
(一)过敏性紫癜
一般治疗:寻找并规避过敏原,注意休息。
药物治疗:轻症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钙剂等;病情较重时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
(二)紫癜性肾炎
依病情严重程度分层治疗,轻度血尿、蛋白尿行对症支持治疗;中重度患者可能需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治疗;肾功能急剧恶化者需肾脏替代治疗。
五、特殊人群考虑
(一)儿童患者
为高发人群,皮肤紫癜处需保持清洁防感染,关节受累时减少活动防损伤,消化道症状明显者密切观察腹痛,饮食予易消化食物。用药需考量儿童生理特点,避用肾毒性药物,选相对安全方案。
(二)成人患者
关注药物不良反应,如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致骨质疏松、血糖升高等,定期监测相关指标。建议合理作息、均衡饮食,避劳累、感染等诱发因素。
(三)有基础病史人群
综合基础疾病与紫癜性肾炎治疗药物相互作用,选既治紫癜性肾炎又不加重基础疾病的方案,如用免疫抑制剂时评估对基础疾病影响并调整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