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危急,需立即就医评估,一般治疗包括绝对卧床休息4-6周、生命体征监护,要降低颅内压,可药物治疗和控制血压,还可手术治疗,有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介入治疗,儿童患者病情变化快需密切配合护理和心理安抚,老年患者合并基础疾病要综合考虑,治疗中关注各方面影响及恢复情况。
一般治疗与监护
卧床休息: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4-6周,避免任何引起血压和颅内压升高的因素,如用力排便、咳嗽、情绪激动等。因为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加重病情。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安抚,避免其哭闹、躁动,家长需给予耐心照顾。
生命体征监护: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定期复查头颅CT,观察颅内出血情况的变化。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更要密切关注各项指标的细微变化,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
降低颅内压
药物治疗:可使用甘露醇等脱水剂来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甘露醇通过提高血浆渗透压,使脑组织中的水分向血浆转移,从而减轻脑水肿。但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监测患者的肾功能、电解质等情况,尤其是老年患者和儿童,肾功能相对较弱,更要谨慎用药,防止出现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
控制血压:适当控制血压,避免血压过高加重出血,但也不能过低导致脑灌注不足。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如拉贝洛尔等。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平时就需规律服药控制血压,在此次发病时更要严格遵循医生的血压控制方案。
手术治疗
开颅夹闭术:这是传统的治疗脑动脉瘤的方法,通过开颅手术找到动脉瘤,用动脉瘤夹将其夹闭,防止再次出血。对于适合手术的患者,该方法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动脉瘤破裂的问题。但手术有一定的风险,尤其是对于高龄患者、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手术风险相对更高,需要医生充分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后再决定是否进行手术。
血管内介入治疗:通过导管将栓塞材料送入动脉瘤内,使其闭塞从而达到治疗目的。这种方法创伤相对较小,对于一些不适合开颅手术的患者是较好的选择。但无论是开颅夹闭术还是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后都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包括神经功能的恢复等。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病情变化更快。家长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护理,如绝对卧床休息等。同时,要关注儿童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安抚,避免其因疾病产生恐惧等不良情绪。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往往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在治疗过程中,要综合考虑这些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例如,在使用脱水剂时要注意对肾功能的影响,在控制血压时要避免因降压过度影响心脑等重要器官的灌注。同时,老年患者恢复相对较慢,需要更精心的护理和更长时间的康复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