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有可能出现低血钾,其发生与钾摄入减少、胃肠道及肾脏丢失增多等机制有关,该患者也可出现高血钾,不同人群如儿童、成年、老年患者出现血钾异常时情况及应对不同,儿童生长发育受影响大,成年需结合基础疾病等判断,老年调节能力更差易致严重后果,需密切监测并综合调整治疗与饮食等。
一、低血钾发生的可能机制
1.钾摄入减少:患者因食欲减退等原因导致钾摄入不足,这在慢性肾功能衰竭病程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在疾病进展到一定程度,患者饮食明显受限的情况下,钾的摄入来源减少。
2.钾丢失增多
胃肠道丢失: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导致钾从胃肠道大量丢失。例如,频繁的腹泻会使肠道内钾离子随粪便排出增加,从而引起血钾降低。
肾脏丢失: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早期,肾脏的保钾功能可能相对正常,但随着病情进展,肾小管功能受损,肾脏排钾增多。另外,一些治疗措施也可能导致钾丢失,如使用利尿剂,噻嗪类利尿剂等会促进钠、水排出,同时也会使钾排出增加;还有可能因酸碱平衡紊乱等因素影响钾的代谢,促使钾从肾脏丢失。
二、高血钾与低血钾的并存情况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也并非只会出现低血钾,还可能出现高血钾情况。在疾病的不同阶段,患者的钾代谢情况不同。例如,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晚期,肾小球滤过率严重下降,肾脏排钾能力显著降低,同时如果患者合并感染、溶血、摄入含钾丰富的食物或药物等情况,就容易出现高血钾。高血钾可引起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而低血钾也会对心脏等多个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如导致心肌兴奋性改变等。
三、不同人群的相关情况及应对
1.儿童患者:儿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出现血钾异常时需特别关注。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钾代谢紊乱对其影响更大。如果出现低血钾,可能影响儿童的神经肌肉功能,导致肌无力等情况,严重时会影响呼吸肌功能。在护理和治疗中,要密切监测血钾水平,对于有低血钾风险的儿童患者,要注意合理调整饮食,保证钾的适当摄入,同时在使用可能影响钾代谢的药物时要谨慎评估。
2.成年患者:成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出现血钾异常时,要结合其基础疾病情况、用药情况等综合判断。例如,本身有胃肠道疾病的成年患者更容易出现胃肠道丢失钾而导致低血钾,这时候需要在治疗肾功能衰竭的同时,处理胃肠道疾病相关因素,调整饮食中钾的含量等。
3.老年患者: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肾脏功能进一步减退,对钾的调节能力更差。老年患者如果出现低血钾,可能因身体机能下降,对低血钾的耐受能力更弱,更容易出现心律失常等严重后果。在临床管理中,要更加密切监测老年患者的血钾变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是否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来综合调整治疗方案,在饮食方面要为老年患者制定合理的含钾饮食计划,确保钾的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