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性猝死是急性症状发作1小时内由心脏原因致意识突然丧失的自然死亡,其前兆表现有胸痛(多与心肌缺血有关)、心悸(心脏电活动紊乱致心跳节律异常)、呼吸困难(心脏功能受损致肺淤血)、头晕或晕厥(心脏泵血不足致脑部供血减少)、乏力(心脏功能异常致全身脏器供血不足),不同人群前兆表现可能不同,有前兆及高危因素人群应重视并及时就医检查以降低风险。
胸痛:胸痛是常见的前兆之一,疼痛性质多样,可为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等,疼痛部位可在胸骨后、心前区等,疼痛可能放射至左肩、左臂、颈部、下颌等部位,持续时间不等,有的可能持续几分钟,有的可能呈间歇性发作。有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在发生心脏性猝死前,约半数以上会出现胸痛症状,且多与心肌缺血有关,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缺氧导致胸痛表现。
心悸:自觉心跳过快、过慢或心律不齐等。一些人可能会感觉到心脏跳动明显增强、心慌等。例如,本身有心律失常基础疾病的患者,在心脏性猝死前可能会出现心悸加重的情况,这是因为心脏电活动紊乱,导致心跳节律异常,进而可能发展为心脏性猝死。
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急促、气短,在活动量不大甚至休息时也可能出现。这是由于心脏功能受损,心输出量减少,导致肺淤血,影响肺部气体交换,从而引起呼吸困难。比如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脏泵血功能下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若未得到有效控制,可能进展为心脏性猝死。
头晕或晕厥:突然感到头晕、眼前发黑,甚至发生晕厥。这是因为心脏泵血不足,导致脑部供血急剧减少,引起脑缺血缺氧。例如,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心脏跳动过慢,心输出量降低,会出现头晕、晕厥等表现,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引发心脏性猝死。
乏力:莫名的全身乏力,即使经过休息也不能缓解。这是因为心脏功能异常,身体各脏器供血不足,导致机体处于相对缺氧、代谢功能紊乱的状态,从而出现乏力症状。像心力衰竭患者,由于心脏不能有效地将血液泵出,全身组织器官灌注不足,会感到明显乏力,这也是心脏性猝死的潜在前兆之一。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心脏性猝死前兆的表现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老年人群由于基础疾病较多,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发病率较高,其心脏性猝死前兆可能更常与这些基础疾病相关表现叠加;男性相对女性在心脏性猝死方面可能有不同的发病特点,但前兆表现本质上是心脏功能异常的体现;有长期吸烟、酗酒、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心脏性猝死风险增加,其前兆可能更早出现或更易被忽视;有心脏疾病家族史、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等的人群,发生心脏性猝死的风险更高,前兆表现可能更为频繁或严重。对于有上述前兆表现的人群,尤其是存在高危因素的人群,应高度重视,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心电图、心脏超声、动态心电图等,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心脏性猝死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