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炎的病因包括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感染性病因有细菌(如结核分枝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毒(如柯萨奇病毒等)、真菌、寄生虫感染;非感染性病因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等)、肿瘤性病因(原发性和继发性心包肿瘤)、物理因素(创伤、放射性损伤)、代谢性疾病(尿毒症、痛风)及其他(药物不良反应、急性心肌梗死)。
病毒感染:是心包炎较常见的病因,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流感病毒等感染。病毒可直接侵袭心包,引发炎症反应,在病毒流行季节或有病毒感染接触史的人群中易发生。例如,柯萨奇病毒B组感染较为常见,可引起病毒性心包炎,多见于儿童和青壮年。
真菌感染:相对少见,常见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艾滋病患者等,常见的真菌有念珠菌、曲霉菌等,可通过血行播散或直接蔓延累及心包。
寄生虫感染:如阿米巴原虫、疟原虫等感染,也可引起心包炎,多发生在寄生虫流行地区,有相应寄生虫接触史或感染病史的人群中。
非感染性病因
自身免疫性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约1%-2%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会并发心包炎,这是由于自身免疫反应累及心包,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发病年龄多在30-50岁。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心包炎是其常见的心脏表现之一,女性多见,尤其是育龄期女性,发病与自身免疫紊乱导致的多种自身抗体产生有关。
强直性脊柱炎:部分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可出现心包炎,男性多见,发病年龄多在16-30岁,主要与自身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累及心包有关。
肿瘤性病因:
原发性心包肿瘤:较为罕见,如间皮瘤等。
继发性心包肿瘤:多为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至心包,常见的有肺癌、乳腺癌、淋巴瘤等转移至心包,肿瘤细胞在心包内生长、浸润,引起心包炎症反应。
物理因素:
创伤:胸部钝性创伤、心脏手术等可能直接损伤心包,导致心包炎,如心脏直视手术过程中对心包的操作可能引发术后心包炎。
放射性损伤:胸部恶性肿瘤接受放射治疗后,可能引起放射性心包炎,一般在放疗后数月至数年出现,与放射对心包组织的损伤有关。
代谢性疾病:
尿毒症: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患者,由于体内代谢废物潴留,毒素刺激心包,易发生尿毒症性心包炎,这类患者多有长期慢性肾脏病史,需要进行透析等治疗。
痛风:少数痛风患者可出现心包炎,是由于尿酸盐沉积在心包组织引起炎症反应,痛风多见于中年男性,常有高尿酸血症病史。
其他:
药物不良反应:某些药物如普鲁卡因胺、肼屈嗪等可能引起药物性心包炎,用药者需密切关注自身情况,尤其有药物过敏史或特殊体质的人群更应注意。
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梗死累及心包时可引起心包炎,称为心肌梗死后心包炎,多在心肌梗死后数天至数周内发生,与心肌坏死物质刺激心包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