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盂肾炎的发生与尿路梗阻、膀胱-输尿管反流、细菌感染及机体免疫因素有关。尿路梗阻可由结石等引起,长期梗阻利于细菌繁殖;婴幼儿易因膀胱-输尿管连接部解剖结构不完善发生反流致感染;大肠埃希菌等可经尿道上行感染,糖尿病等机体免疫低下者易迁延不愈成慢性肾盂肾炎,女性因尿道短直易上行感染。
一、尿路梗阻
1.原因及影响
尿路结石、狭窄等可引起尿路梗阻。例如尿路结石堵塞输尿管,会导致尿液排出受阻,使尿液在肾盂内积聚,细菌容易繁殖,进而引发慢性肾盂肾炎。这种情况在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若存在尿路结石的患者,无论男女,若不及时处理结石,都有较高的慢性肾盂肾炎发病风险。长期的尿路梗阻会使肾盂内压力增高,影响肾脏的血液循环和肾小管-间质的功能,为细菌感染创造持续的有利环境。
2.生活方式相关因素
一些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增加尿路梗阻的风险,比如长期饮水过少,尿液中晶体物质浓度升高,容易形成结石,从而导致尿路梗阻。对于有相关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且饮水不足的人,需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增加水分摄入,降低尿路结石形成的风险,进而减少慢性肾盂肾炎的发生几率。
二、膀胱-输尿管反流
1.发生机制及影响
膀胱-输尿管反流是指排尿时尿液从膀胱逆流至输尿管和肾盂。婴幼儿由于膀胱-输尿管连接部的解剖结构发育不完善,更容易发生膀胱-输尿管反流。当存在膀胱-输尿管反流时,膀胱内的细菌容易逆行进入肾盂,引发感染,若反复感染则可发展为慢性肾盂肾炎。在儿童时期,尤其是婴幼儿阶段,要关注其排尿等相关情况,若发现有膀胱-输尿管反流的可能,应及时就医评估。
2.年龄因素影响
儿童时期是膀胱-输尿管反流的高发年龄段,随着年龄增长,部分儿童的解剖结构会逐渐发育完善,反流情况可能改善,但也有部分儿童可能持续存在反流情况,需要长期随访观察。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排尿情况,如是否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表现,以及时发现可能的泌尿系统感染问题。
三、细菌感染及机体免疫因素
1.细菌感染
常见的致病菌如大肠埃希菌等经尿道上行感染是慢性肾盂肾炎的重要原因。细菌进入尿道后,可沿着尿道-膀胱-输尿管-肾盂的路径感染肾脏。不同人群感染细菌的途径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女性由于尿道短而直,更容易发生上行感染,尤其是在性生活后等情况,细菌容易侵入泌尿系统引发感染,若感染未能彻底清除,就可能发展为慢性肾盂肾炎。
2.机体免疫因素
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也影响慢性肾盂肾炎的发生。例如糖尿病患者,由于其机体免疫功能相对低下,且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所以糖尿病患者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后,更容易迁延不愈发展为慢性肾盂肾炎。对于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同时注意保持泌尿系统的清洁卫生,降低感染风险。此外,一些先天性免疫缺陷的人群,自身抵御细菌感染的能力较弱,也更容易患上慢性肾盂肾炎等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