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早搏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一般影响小,病理性可能影响心脏功能。对心脏功能短期偶发影响不大,频繁或器质性疾病引起的长期早搏会致心肌重构、增加心衰风险。儿童生理性早搏影响小,器质性疾病导致的会影响生长发育;老年人早搏频繁会加重心功能减退,使基础疾病加重。还可引发心律失常(如室速、房颤,房颤增脑栓塞风险)和心力衰竭,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与预后。
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短期影响:偶尔的早搏可能使患者感到心跳暂停感或心悸,但一般对心脏的即时泵血功能影响不大。不过,频繁的早搏会打乱心脏的正常节律,使心脏不能有效地充盈和射血。研究表明,频繁早搏时,心脏的每搏输出量会减少,长期如此会影响全身器官的血液供应。
长期影响:如果是由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早搏且持续存在,随着时间推移,心脏长期处于异常节律状态下,心肌可能会发生重构。心肌重构会使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进一步恶化,增加心力衰竭的发生风险。例如,有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合并频繁早搏时,其发生心力衰竭的概率明显高于无早搏的冠心病患者。
不同人群心脏早搏的特殊后果
儿童人群
儿童出现心脏早搏相对较少见,若为生理性因素引起(如剧烈运动、紧张、饮用咖啡等),一般去除诱因后早搏可消失,对心脏功能影响较小。但如果是由先天性心脏病等器质性疾病导致的早搏,则可能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因为心脏功能受影响后,全身的血液循环不畅,会影响营养物质的输送,进而影响儿童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等。例如,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早搏的儿童,其身高、体重增长可能会慢于正常儿童。
老年人群
老年人心脏早搏较为常见,多与年龄相关的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有关,如心肌纤维化等。老年人心脏早搏若频繁发生,可能会加重心脏的负担,导致心功能进一步减退。同时,老年人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脏早搏可能会使这些基础疾病的病情加重。例如,早搏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会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波动更大,不利于血压的控制;还可能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代谢,因为心脏功能不好会影响胰岛素的运输和作用等。
心脏早搏可能引发的严重并发症
心律失常
心脏早搏是心律失常的一种表现形式,频繁的早搏容易引发其他类型的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室性心动过速可导致心脏骤停等严重后果,心房颤动则会增加脑栓塞的发生风险。研究显示,心房颤动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早搏逐渐发展而来的,心房颤动时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血液容易在心房内淤积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可随血液循环到达脑部,引起脑栓塞,严重时可危及生命且可能留下后遗症,如偏瘫、失语等。
心力衰竭
如前所述,长期的心脏早搏会影响心脏功能,逐渐发展为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时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且治疗较为困难,预后相对较差。例如,一些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合并频繁早搏,若未及时控制,很快会进展为心力衰竭,需要长期住院治疗和药物维持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