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胎与绒毛膜癌可从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程及预后等方面鉴别。病史方面葡萄胎多有停经后阴道流血及排出水泡样组织等,绒毛膜癌多继发于妊娠后有阴道不规则流血;临床表现上葡萄胎子宫常大于停经周数等,绒毛膜癌有阴道流血、子宫不均匀增大及转移灶表现;辅助检查中hCG测定、超声检查及组织学检查各有特点;病程及预后上葡萄胎多为良性,绒毛膜癌恶性程度高,育龄女性为高发人群,需对妊娠后阴道流血等情况的育龄女性高度警惕并鉴别以采取恰当治疗。
葡萄胎:患者多有停经后阴道流血,多数在停经8-12周左右开始不规则阴道流血,量多少不定,时断时续,部分患者可排出水泡样组织。常见于各年龄段女性,育龄期女性均有发生可能,生活方式一般无特殊相关直接诱因,但营养状况等可能有一定影响,比如饮食中缺乏维生素A及其前体胡萝卜素和动物脂肪者发生葡萄胎的概率相对较高。
绒毛膜癌:多继发于葡萄胎、流产或足月分娩以后,多有产后、流产后阴道不规则流血病史。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但常见于育龄女性,有过妊娠史的女性需重点关注,流产、足月产等妊娠情况是高危因素。
临床表现
葡萄胎:子宫常大于停经周数,质地变软,能闻及胎心但较罕见,部分患者伴有卵巢黄素化囊肿,常为双侧,大小不等。
绒毛膜癌:阴道流血为最主要症状,表现为产后、流产后阴道持续不规则流血;子宫常不均匀增大,质软;可有转移灶表现,如转移至肺可出现咳嗽、咯血等,转移至阴道可见紫蓝色结节,转移至脑可出现头痛、呕吐、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
辅助检查
hCG测定:
葡萄胎:血清hCG水平异常升高,通常明显高于相应孕周的正常妊娠值,而且在孕12周后仍不呈下降趋势,持续高水平。
绒毛膜癌:血清hCG也显著升高,在葡萄胎排空后>9周或流产、足月分娩、异位妊娠后>4周,血hCG持续高水平,或一度下降后又上升。
超声检查:
葡萄胎:B超检查可见子宫腔内充满不均质密集状或短条状回声,呈“落雪状”,若水泡较大而形成大小不等的回声区,则呈“蜂窝状”,无妊娠囊或胎心搏动征。
绒毛膜癌:B超检查可见子宫肌层内有局灶性或弥漫性强光点或光团与暗区相间的蜂窝样病灶,也可表现为子宫弥漫性病灶,边界不清。
组织学检查:
葡萄胎:显微镜下可见绒毛间质水肿,间质内血管消失或仅有极稀少的无功能血管,滋养细胞不同程度增生。
绒毛膜癌:显微镜下表现为滋养细胞极度不规则增生,侵入子宫肌层及血管,周围大片出血、坏死,找不到绒毛结构。
病程及预后
葡萄胎:大多数葡萄胎为良性病变,经清宫等治疗后预后较好,但部分可能发展为侵蚀性葡萄胎。
绒毛膜癌:恶性程度较高,预后与是否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有关,转移灶的存在会影响预后,若发生脑转移等远处转移则预后较差,但早期规范治疗可改善预后。特殊人群方面,育龄女性是高发人群,对于有妊娠后阴道流血等情况的育龄女性要高度警惕,及时进行相关检查鉴别,以采取恰当的治疗措施,保障患者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