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挫伤的诊断包括病史与症状采集,需询问受伤机制、观察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神经系统体格检查要评估意识状态、检查瞳孔及肢体运动和感觉;影像学检查中头颅CT是首选但早期轻微挫伤可能不典型,头颅MRI早期更敏感但有局限性;腰穿检查有适应证和禁忌证,儿童腰穿要规范操作。
症状观察:脑挫伤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头痛的程度和性质可能因挫伤的部位和严重程度而异;呕吐多为喷射性呕吐,与颅内压增高有关;意识障碍可从轻度的嗜睡到重度的昏迷不等,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精神萎靡等非典型意识改变。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
意识状态评估:通过观察患者的睁眼反应、言语反应和运动反应来评估GC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例如,正常睁眼为4分,能按指令运动为6分等,不同的GCS评分范围反映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对于判断脑挫伤的严重程度有重要意义。不同年龄的儿童有其对应的GCS评分正常范围,如婴儿的评分标准与成人不同,需要根据儿童特点进行评估。
瞳孔检查:观察双侧瞳孔的大小、形状和对光反射。脑挫伤可能导致瞳孔异常,如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提示可能有脑疝形成等严重情况。对于婴幼儿,检查瞳孔时要更加轻柔,避免引起患儿不适。
肢体运动和感觉检查:检查患者肢体的肌力、肌张力以及感觉情况。脑挫伤部位不同可导致相应肢体的运动和感觉障碍,如额叶挫伤可能影响肢体的运动协调性等。对于儿童,要通过游戏等方式辅助进行肢体运动和感觉检查,以获取准确结果。
影像学检查
头颅CT检查:
优势:是脑挫伤诊断的重要首选检查方法。可以快速明确脑挫伤的部位、范围和严重程度,能发现脑内的低密度或高密度病灶等。通过头颅CT可以看到脑实质内片状的低密度影,边界多不清楚,伴有出血时可表现为高密度影。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头颅CT的扫描参数可能需要调整,以保证图像质量同时减少辐射剂量。
局限性:对于一些轻微的脑挫伤早期,可能CT表现不典型,需要密切结合临床症状复查。
头颅MRI检查:
优势:在脑挫伤的早期诊断中比CT更敏感,尤其是对于脑干、胼胝体等部位的挫伤,MRI能够更早发现病变。它可以显示出T1加权像低信号、T2加权像高信号的病灶等。对于婴幼儿等不配合头颅CT检查的患者,MRI可以在必要时进行,但要注意检查过程中患儿的安全和舒适。
局限性:检查时间较长,对于病情较重、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可能难以耐受检查,而且MRI设备相对昂贵,普及率相对CT较低。
腰穿检查
适应证:在排除颅内高压、脑疝等禁忌证的情况下,对于怀疑脑挫伤且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情况的患者可能考虑腰穿检查。通过腰穿可以测定脑脊液压力,了解脑脊液的性状,如是否有血性脑脊液等,有助于判断脑挫伤是否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情况。但对于有明显颅内压增高表现的患者,腰穿可能诱发脑疝,是禁忌证。对于儿童进行腰穿时,要严格按照儿科腰穿操作规范进行,避免发生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