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皮囊肿是真皮内含角质的囊肿,由胚胎期表皮植入或皮肤损伤后表皮增生植入真皮生长而成,好发于面等部位,临床表现为皮下可推动、生长缓慢的结节,继发感染有红肿疼痛,影像学超声见低或无回声结节、CT低密度影增强无强化、MRIT1低信号T2高信号增强无或周边轻度强化,治疗较小无症状可观察,较大或有症状手术切除;颅骨骨瘤是起源于膜内化骨颅骨的良性骨肿瘤,多无明显症状,较大有局部隆起、头痛等,影像学X线颅骨局限性高密度影、CT清晰显示高密度病灶、MRI等信号增强无明显强化,治疗小无症状定期随访,有症状或较大手术切除。
一、定义与病理来源
表皮囊肿:是一种真皮内含有角质的囊肿,由胚胎期表皮植入或皮肤损伤后表皮增生、植入真皮内生长而成。好发于面、颈、躯干上部等部位,多见于年轻人。
颅骨骨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骨肿瘤,多起源于膜内化骨的颅骨,由局部骨质过度增生形成隆起。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青中年。
二、临床表现
表皮囊肿:一般为单发,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数毫米至数厘米不等。囊肿位于皮下,质地较硬,与皮肤粘连,但与深部组织无粘连,可推动。生长缓慢,一般无自觉症状,若继发感染可出现红肿、疼痛等表现。
颅骨骨瘤:小的骨瘤多无明显症状,较大的骨瘤可引起局部隆起,可伴有头痛等症状,若骨瘤压迫周围组织,可能会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表现,如压迫脑组织可能导致颅内压增高相关症状等,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表现可能因骨瘤具体情况而异,生活方式一般不直接影响其临床表现,但病史方面若有头部外伤等情况可能与颅骨骨瘤的发生存在一定关联,但并非绝对因果关系。
三、影像学表现
表皮囊肿:超声检查可见皮下低回声或无回声结节,边界清晰;CT检查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影,CT值接近水,增强扫描一般无强化;MRI检查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注射对比剂后一般无强化或周边轻度强化。不同年龄患者因皮下组织等情况不同,影像学表现可能略有差异,但总体特征相似。
颅骨骨瘤:X线检查可见颅骨局限性高密度影,边界清楚;CT检查可清晰显示骨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表现为颅骨向外突出的高密度病灶,密度均匀;MRI检查在T1和T2加权像上均呈等信号,与颅骨信号一致,增强扫描一般无明显强化。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因颅骨结构特点,影像学表现符合上述规律。
四、治疗原则
表皮囊肿:对于较小且无症状的表皮囊肿,可密切观察;若囊肿较大或出现症状,可手术切除,手术切除应完整切除囊肿,包括囊壁,以防复发。不同年龄患者手术风险和术后恢复因身体状况不同有所差异,一般儿童身体恢复相对较快,但也需遵循手术相关规范。
颅骨骨瘤:小的、无症状的颅骨骨瘤一般无需治疗,定期随访观察;对于有症状或较大的骨瘤,可考虑手术切除,手术切除要根据骨瘤的位置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尽量完整切除骨瘤。不同年龄患者手术难度和预后因颅骨发育等情况不同,一般青中年患者身体状况相对更适合手术,但需综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