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室传导阻滞是心脏电信号从心房传导至心室出现延迟或中断的现象分三度,一度PR间期延长,二度Ⅰ型PR间期渐长至P波受阻、RR渐短,Ⅱ型PR固定部分P无QRS易进展为三度,三度P与QRS完全无关心房率快于心室率;心电图表现各度有特定特点,临床意义上老年人多因冠心病等,儿童需排查先心病等,女性妊娠或更年需结合情况,有基础病者提示基础病加重,通过心电图诊断并结合病史等检查明确病因,一度无症状可定期随访,二度Ⅱ型及三度心室缓伴症状等需及时采取措施改善心室率。
一、房室传导阻滞的定义与分类
房室传导阻滞是心脏电信号从心房传导至心室的过程中出现延迟或中断的现象,依据阻滞程度可分为三度: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表现为PR间期延长(成人>0.20秒),通常无明显症状,多由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或轻度心肌损害等引起,可见于健康人或某些心脏病患者。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又分为两型,Ⅰ型(莫氏Ⅰ型)表现为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QRS波群脱落,RR间期逐渐缩短;Ⅱ型(莫氏Ⅱ型)表现为PR间期固定,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此型易进展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多提示器质性心脏病变。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为完全性阻滞,P波与QRS波群完全无关,心房率快于心室率,心室率缓慢,可出现头晕、乏力、晕厥等症状,常由严重心肌病变等导致。
二、心电图表现特点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超过正常上限,心房冲动能下传至心室,但传导时间延长。
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进行性延长,直至一个P波受阻不能下传心室,RR间期进行性缩短,包含受阻P波在内的RR间期小于正常窦性PP间期的两倍。
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固定,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QRS波群形态可正常或增宽。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P波与QRS波群毫无关系(房室分离),心房率快于心室率,心室由交界区或心室自主起搏点控制,QRS波群形态取决于起搏点位置,若起搏点在交界区则QRS波群正常,在心室则QRS波群增宽且畸形。
三、临床意义与相关人群考量
老年人:多因冠心病、心肌病、传导系统退行性变等导致,需密切监测心率及有无头晕、黑矇等症状,若心室率过缓影响血流动力学需及时评估处理。
儿童:需排查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等,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可能与胚胎发育异常有关,儿童出现相关症状时应尽早进行心脏超声等检查明确病因。
女性:妊娠或更年期女性若出现房室传导阻滞,需结合病史及是否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综合判断,妊娠相关的房室传导阻滞可能与激素变化等有关,需关注对母婴的影响。
有基础病史者:如患有冠心病、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等的患者出现房室传导阻滞,提示基础疾病可能加重,需根据阻滞类型及心室率情况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改善心脏功能等。
四、诊断与评估要点
通过心电图检查可确诊房室传导阻滞,进一步需结合患者病史、症状、心脏超声等检查明确病因,评估心室率快慢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一度房室传导阻滞若无明显症状可定期随访;二度Ⅱ型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若心室率过缓伴有明显症状或血流动力学障碍,需及时采取措施改善心室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