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可能出现再出血、脑血管痉挛、急性脑积水、慢性脑积水、神经功能缺损等情况,再出血在1个月内风险较高,影响因素有年龄、血压、生活方式、基础病史等;脑血管痉挛多在3-5天开始,5-14天达高峰,影响因素有年龄、出血量、生活方式、基础病史等;约15%-20%患者1周内出现急性脑积水,影响因素有年龄、出血量、脑室系统解剖异常等;部分患者可发展为发生率约10%-20%的慢性脑积水,影响因素有年龄、生活方式、基础病史等;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影响因素有年龄、生活方式、基础病史等
一、再出血
发生情况: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再出血是严重后果之一,在发病1个月内再出血风险较高,第1天约为3%,1周内约为20%-25%,1个月内累计约为40%。
影响因素:年龄较大者、血压控制不佳者再出血风险相对更高,因为年龄大可能导致血管弹性更差等,血压波动大易使脆弱的血管破裂;生活方式上,持续用力、情绪激动等可使血压骤然升高,增加再出血几率;有基础脑血管病变病史者血管本身存在问题,再出血风险也更高。
二、脑血管痉挛
发生情况:多在出血后3-5天开始发生,5-14天为高峰期,是导致患者死亡和残疾的重要原因。
影响因素:性别上无明显差异,但年龄较大者发生脑血管痉挛的程度可能更重,因为其脑血管自身调节等功能相对较弱;如果患者出血量大,血液对血管刺激更明显,易引发较严重的脑血管痉挛;生活方式中,吸烟等不良习惯可能加重血管痉挛情况,因为烟草中的成分会损伤血管内皮等;有基础脑血管狭窄等病史者,更易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发生脑血管痉挛。
三、急性脑积水
发生情况:约15%-20%的患者会发生急性脑积水,一般在出血后1周内出现。
影响因素:年龄较小的患者相对更易出现急性脑积水相关的不良预后,因为其脑部代偿等能力相对较弱;出血量大时血液在脑室系统等部位积聚更明显,易导致急性脑积水;病史中有脑室系统解剖异常等情况者,发生急性脑积水的风险增加,因为其脑室系统原本就可能存在不利于脑脊液循环的因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更易引发脑积水。
四、慢性脑积水
发生情况:部分患者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可发展为慢性脑积水,发生率约为10%-20%。
影响因素:性别对其发生无明显特殊影响;年龄较大者由于脑部组织等逐渐衰退,对慢性脑积水的耐受等情况可能更差;生活方式中,原本存在脑供血不足等情况者,发生慢性脑积水后可能症状更重;病史中有脑萎缩等情况者,发生慢性脑积水的风险增加,因为脑萎缩可能使脑室系统相关空间等改变,影响脑脊液正常循环。
五、神经功能缺损
发生情况: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如认知障碍、运动障碍、言语障碍等。
影响因素:年龄较大者发生神经功能缺损后恢复相对更困难,因为其自身修复能力等下降;性别间无显著差异导致神经功能缺损差异;生活方式中,长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使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更易发生且恢复更差,因为酒精等会损伤神经系统;病史中有神经系统基础疾病者,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更易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如既往有帕金森病史者,可能在出血后运动障碍等神经功能缺损表现更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