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病变泛指眼底部位一系列病变,包含视网膜、视神经乳头等重要组织的病变,有多种类型及不同症状,检查方法有眼底镜等,预防需控制基础病等,特殊人群要重视眼部健康监测。
常见的眼底病变类型及相关情况
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密切相关,长期高血糖会损伤视网膜血管,导致微血管瘤形成、出血、渗出等改变。在糖尿病患者中,病程较长且血糖控制不佳的人群发生概率相对较高,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进而引发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视力。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多见于50岁以上人群,分为干性和湿性两种类型。干性主要是视网膜黄斑区的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等退行性改变;湿性则是黄斑区新生血管形成,容易导致黄斑区出血、水肿,严重影响中心视力,如阅读、驾驶等精细视力活动会受到明显影响。
视网膜静脉阻塞:好发于中老年人,高血压、高血脂、血液高凝状态等因素是常见诱因。视网膜静脉回流受阻,导致视网膜出血、水肿等,可分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和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视网膜的血液供应和视觉功能。
视神经病变:
视神经炎:可发生于各年龄段,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可能是病因。表现为视力急剧下降,伴有眼球转动时疼痛等症状,儿童若发生视神经炎,可能会影响视觉发育,导致弱视等问题。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常见于老年人,与眼部血管灌注不足有关,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患者容易发生,可导致视神经缺血、水肿,进而影响视力,视力下降的程度因病变严重程度而异。
眼底病变的常见症状
视力下降是比较常见的表现,可能是逐渐下降,也可能是突然明显下降。
视物变形,比如看直线的物体感觉变成弯曲的,常见于黄斑区病变时。
视野缺损,即眼睛能看到的范围缩小,不同类型的眼底病变视野缺损的表现不同,例如视网膜脱离时可能会出现某一区域视野缺失。
眼底病变的检查方法
眼底镜检查:直接观察眼底视网膜、视神经等结构的形态、色泽等情况,是最基本的检查方法,可以初步发现一些明显的眼底病变迹象。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能够清晰显示视网膜各层的结构,对于黄斑病变等的诊断和病情评估有重要价值,可以发现视网膜厚度的变化、是否有水肿等情况。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通过静脉注射荧光素,然后观察眼底血管在荧光素循环中的形态变化,有助于发现早期视网膜血管病变、新生血管等情况,对眼底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眼底病变的防治注意事项
预防方面:对于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是预防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关键,定期进行眼底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病变并干预。老年人应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尤其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高危人群。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有助于降低眼底病变的发生风险。
特殊人群:儿童若出现视力异常等情况,要高度重视,及时进行眼底检查,因为一些眼底病变可能会影响儿童视觉发育,早期发现和干预对预后至关重要。老年人由于眼部结构和功能的退变,更容易发生眼底病变,更应加强眼部健康监测。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疾病的人群,要积极控制基础病,规律服药,定期检查眼底,预防眼底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