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疾病最常见临床表现包括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蛋白尿因肾小球滤过膜受损致蛋白质滤过超重吸收,有不同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影响,分选择性与非选择性;血尿因肾小球基底膜断裂等,不同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下表现不同,分镜下与肉眼;水肿因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等,不同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有别,表现多样;高血压因水钠潴留等,不同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关联不同,有不同表现及并发症。
发生机制:肾小球滤过膜受损,导致蛋白质滤过增加且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从而出现蛋白尿。例如,微小病变型肾病时,肾小球滤过膜电荷屏障受损,大量白蛋白漏出形成蛋白尿。
年龄性别因素影响:不同年龄阶段蛋白尿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肾小球疾病中,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以微小病变型多见,蛋白尿明显;女性在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肾小球疾病中,如狼疮性肾炎,发病可能与雌激素等因素有关,蛋白尿情况也受影响。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高蛋白饮食可能加重肾脏负担,使蛋白尿情况更复杂。有肾脏病史的患者蛋白尿往往提示病情活动或复发。
表现形式:可分为选择性蛋白尿和非选择性蛋白尿等。选择性蛋白尿常见于微小病变型肾病,尿中主要是小分子蛋白;非选择性蛋白尿常见于肾小球结构严重破坏的情况,尿中除白蛋白外,还有大分子蛋白如IgG等。
血尿
发生机制:肾小球基底膜断裂等原因导致红细胞进入尿液。如IgA肾病时,系膜区IgA沉积,引起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等改变,导致血尿。
年龄性别因素影响:儿童血尿常见于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多有前期链球菌感染病史;女性在月经期间可能出现假性血尿,需注意鉴别;老年患者血尿要警惕肿瘤等因素引起的肾小球疾病相关血尿。生活方式中,剧烈运动后可能出现一过性血尿,有肾脏病史者血尿可能提示病情进展。
表现形式:可分为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镜下血尿需通过显微镜检查发现红细胞增多;肉眼血尿时尿液呈洗肉水样、浓茶色等。
水肿
发生机制: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水钠潴留;同时,低蛋白血症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导致水分外渗。例如,肾病综合征时,大量蛋白尿丢失蛋白,血浆白蛋白降低,引起水肿。
年龄性别因素影响:儿童肾病综合征患者水肿往往较明显,可迅速出现全身水肿;女性在月经前期可能因水钠潴留出现水肿加重情况;老年患者水肿可能合并心功能不全等情况,水肿表现可能与心源性水肿等混淆,需注意鉴别。生活方式中,高盐饮食会加重水肿,有肾脏病史者水肿管理更为关键。
表现形式:可表现为眼睑水肿、下肢水肿等,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性水肿,甚至胸水、腹水等。
高血压
发生机制:水钠潴留导致血容量增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等。例如,慢性肾小球肾炎时,肾脏缺血刺激肾素分泌,引起高血压。
年龄性别因素影响:儿童肾小球疾病中,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部分患者可出现高血压;女性在妊娠相关肾小球疾病或更年期后高血压与肾小球疾病相关时,情况不同。老年患者高血压合并肾小球疾病时,要注意降压药物对肾功能的影响等。生活方式中,高盐饮食、肥胖等会加重高血压与肾小球疾病的关联。有肾脏病史者血压控制不佳会加速肾功能恶化。
表现形式:可为轻度高血压,也可为严重高血压,甚至出现高血压脑病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