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积水早期有多种症状,包括头围异常增大(婴儿期头颅迅速增大,骨缝未闭时明显)、囟门改变(前囟扩大膨出、张力增高,后囟可能扩大)、落日征(双眼球下转呈落日样)、呕吐(喷射性,与饮食无关)、发育迟缓(智力、运动发育落后)、精神萎靡(嗜睡、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
具体表现:这是小儿脑积水较为突出的早期症状之一。在婴儿时期,头颅会迅速增大,与身体其他部位的生长比例失调。正常情况下,婴儿的头围有一定的增长规律,而脑积水患儿头围会明显超出正常范围。例如,出生时头围正常的婴儿,在数月内头围会异常快速增大。
年龄因素影响:对于新生儿和婴儿来说,颅骨骨缝尚未完全闭合,所以头颅可以通过增大来缓解颅内压力,这使得头围异常增大的表现更为明显。随着年龄增长,骨缝逐渐闭合后,头围增大的速度可能会相对减慢,但仍会超出正常儿童的头围标准。
囟门改变
具体表现:前囟扩大、膨出,张力增高。正常婴儿的前囟在1-1.5岁左右闭合,而脑积水患儿的前囟会提前出现扩大、隆起等情况。后囟在出生时多已闭合或很小,对于后囟未闭的婴儿,也可能出现后囟扩大的现象。
性别及个体差异:一般来说,男女婴儿在囟门改变上并无明显性别差异,但不同个体之间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一些早产儿或本身颅骨发育有轻微异常的婴儿,在脑积水影响下,囟门改变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程度,但总体都是围绕前囟和后囟的异常扩大、膨出等情况。
落日征
具体表现:双眼球下转,眼球下半部沉到下眼睑下方,呈现出“落日”样的特殊体征。这是由于颅内压增高,压迫眼球运动神经等结构导致的。
生活方式及病史关联:如果婴儿有宫内感染、出血等可能导致脑积水的病史,那么出现落日征的概率相对较高。而且在日常护理中,当发现婴儿有眼球异常位置改变时,应高度警惕脑积水的可能。
呕吐
具体表现:多为喷射性呕吐,与饮食关系不大。这是因为颅内压增高刺激呕吐中枢引起的。
年龄与呕吐特点:对于新生儿来说,可能表现为吐奶频繁,而较大的婴儿则会出现明显的喷射性呕吐。不同年龄的小儿呕吐表现可能有所不同,但喷射性是其较为典型的特点。同时,呕吐可能会影响小儿的进食和营养摄入,需要引起重视。
发育迟缓
具体表现: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能出现智力发育落后、运动发育迟缓等情况。例如,在应有的月龄阶段,不能达到相应的智力发育指标,如不会正常微笑、认知能力差等;运动方面,不能按时翻身、坐立、爬行、行走等。
性别与发育迟缓关联:一般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但不同性别小儿在发育迟缓的具体表现形式上可能会有一定不同。比如,在运动发育迟缓中,男孩和女孩可能在大运动或精细运动的落后表现上各有特点,但总体都是围绕生长发育各个方面的落后。
病史影响:如果小儿有早产、出生窒息等病史,那么发生发育迟缓的风险相对增加,需要密切关注其早期的生长发育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排查是否存在脑积水等问题。
精神萎靡
具体表现:小儿精神状态差,表现为嗜睡、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等。与正常小儿活泼好动、对周围环境充满好奇的状态不同,脑积水患儿会显得较为安静、萎靡。
生活方式注意:在日常观察中,如果发现小儿原本活泼的性格突然变得安静、精神不佳,要考虑可能存在健康问题,脑积水是其中需要排查的因素之一。同时,要注意观察小儿在不同环境下的精神状态变化,以便更准确地判断其健康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