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性肾炎是过敏性紫癜累及肾脏致肾脏损害,发病与免疫复合物沉积引发炎症反应有关。其临床表现有皮肤表现(四肢远端伸侧及臀部对称性分批出现紫癜等)和肾脏表现(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诊断通过病史采集、实验室检查(尿液、血液检查)及必要时肾活检;治疗包括一般治疗(休息、避过敏原)、药物治疗(抗过敏、糖皮质激素等)和对症支持治疗;多数预后较好,少数可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等,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预防需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增强体质等,不同年龄患儿在各方面表现、处理及预防等有差异。
一、紫癜性肾炎的定义
紫癜性肾炎是过敏性紫癜(以坏死性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全身性疾病)累及肾脏时出现的肾脏损害,其发病与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脏导致炎症反应有关。
二、临床表现
1.皮肤表现:多在四肢远端伸侧及臀部出现对称性、分批出现的紫癜,可融合成片,部分患儿可能伴有瘙痒等症状,不同年龄患儿皮肤紫癜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略有不同,儿童相对更易出现典型皮肤紫癜表现。
2.肾脏表现:可表现为血尿、蛋白尿,轻者仅镜下血尿,重者可出现肉眼血尿、大量蛋白尿甚至肾病综合征范围的蛋白尿,部分患儿还可能出现水肿、高血压等,不同年龄患儿肾脏受累表现程度可能有差异,年龄较小患儿可能对蛋白尿等表现的感知和描述不如年长儿清晰。
三、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儿有无过敏性紫癜病史,发病时间、皮肤紫癜情况等,了解生活方式中是否有接触可能过敏原的情况,如食物、药物、花粉等接触史,对于不同年龄患儿,询问方式和获取信息的难度不同,低龄儿童需通过家长了解相关情况。
2.实验室检查
尿液检查:尿常规可见红细胞、蛋白尿等,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可评估蛋白尿程度,不同年龄患儿留取24小时尿的难度不同,小婴儿留取较困难。
血液检查:可能有血小板正常、血沉增快、补体C3正常等情况,通过血液检查可排除其他肾脏疾病等情况。
3.肾活检:若病情需要进一步明确病理类型等,可进行肾活检,这是明确紫癜性肾炎病理诊断的重要方法,但对于低龄儿童有一定操作风险和创伤,需谨慎考虑。
四、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对于有明确过敏原的患儿应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不同年龄患儿休息和避免接触过敏原的要求有所不同,低龄儿童需要家长更好地协助执行。
2.药物治疗:根据病情可使用抗过敏药物、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如病情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时,要考虑药物对不同年龄患儿生长发育等方面的影响,低龄儿童使用需权衡利弊。
3.对症支持治疗:针对水肿、高血压等进行相应对症处理,水肿明显时需注意液体出入量管理等,不同年龄患儿液体管理要求不同。
五、预后情况
多数患儿预后较好,少数患儿可能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等,预后情况与病情严重程度、病理类型、治疗是否及时有效等有关,不同年龄患儿预后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年龄较小、病情较重的患儿预后相对更需密切关注。
六、预防措施
1.尽量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如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可疑过敏食物,对于有花粉过敏等情况的患儿在花粉季节尽量减少外出等,不同年龄患儿预防接触过敏原的方式不同,低龄儿童需要家长做好防护措施。
2.增强体质,合理安排生活方式,适当进行体育锻炼等,提高机体免疫力,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等,不同年龄患儿增强体质的方式和强度需合理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