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白蛋白低因肾小球滤过膜受损致大量白蛋白丢失超肝脏代偿,低白蛋白血症有水肿、血液高凝等表现,需通过实验室检查和临床症状观察评估监测,治疗包括针对原发病及营养支持,儿童患者要保营养促生长,老年患者要防血栓、慎选药并监测不良反应。
一、肾病综合征白蛋白低的机制
肾病综合征时,肾小球滤过膜受损,大量白蛋白从尿中丢失,这是导致白蛋白降低的主要原因。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过膜对白蛋白有选择性屏障作用,而肾病综合征患者肾小球滤过膜电荷屏障和机械屏障破坏,使得白蛋白大量漏出,超过了肝脏的代偿合成能力,从而出现低白蛋白血症。不同年龄患者,由于肾脏发育及生理功能差异,儿童肾病综合征患者肾小球滤过膜更易受损,白蛋白丢失相对更明显;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肝脏合成白蛋白功能也可能受一定影响,进而影响白蛋白水平。
二、低白蛋白血症的相关表现
1.水肿:血浆白蛋白降低使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水分从血管内渗入组织间隙,引起水肿。可表现为颜面部、双下肢等部位水肿,严重时可出现胸水、腹水等。儿童患者水肿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因为水肿会导致组织间隙液体增多,影响营养物质的运输和代谢;老年患者水肿可能加重心脏负担,因为过多的液体潴留需要心脏泵血来维持循环,增加心力衰竭风险。
2.血液高凝状态:低白蛋白血症时,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增加,同时抗凝血因子减少,加上高脂血症等因素,易导致血液高凝,增加血栓形成风险,如深静脉血栓等。不同性别患者,女性可能在月经周期等生理因素影响下,血液高凝状态表现可能略有不同;有既往血栓病史的患者,肾病综合征合并低白蛋白血症时血栓风险更高。
三、评估与监测
1.实验室检查:定期检测血清白蛋白水平,一般每1-2周监测一次,直至病情稳定。同时监测尿常规,观察尿蛋白变化,因为尿蛋白量与白蛋白丢失密切相关。对于儿童患者,要关注其生长发育指标,如身高、体重等,因为低白蛋白血症可能影响儿童生长;老年患者要监测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以综合评估病情。
2.临床症状观察:密切观察水肿情况,包括水肿的部位、程度变化等。对于有血栓风险的患者,要观察有无肢体肿胀、疼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及时发现血栓形成迹象。
四、治疗与干预
1.针对肾病综合征原发病治疗:根据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等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如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儿童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时要注意其对生长发育的影响,需密切随访身高、骨密度等指标;老年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要考虑其肝肾功能及感染风险等。
2.营养支持:适当补充营养,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但要注意根据患者肾功能情况调整蛋白质摄入量。一般建议优质蛋白饮食,如瘦肉、鸡蛋、牛奶等。儿童患者保证充足营养有助于生长发育,老年患者合理营养支持可维持机体正常功能。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低白蛋白血症影响儿童生长发育,除积极治疗原发病外,要保证营养均衡,定期进行生长发育评估,密切观察使用药物对生长的影响,如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的生长迟缓等,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采取相应措施促进生长。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合并低白蛋白血症时,要特别注意预防血栓形成,避免长时间卧床等。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要更谨慎地选择药物,因为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要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加强对肝肾功能等指标的监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