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心衰多因左心室病变或负荷过重引起,表现为肺循环淤血症状体征,检查有相应表现,治疗需减轻负荷等;右心衰常继发于左心衰或由肺部等疾病引起,以体循环淤血为主要表现,检查及治疗各有特点,不同年龄段、性别及特殊人群有不同情况。
一、病因方面
左心衰:多因左心室心肌病变(如冠心病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负荷过重(如高血压导致的后负荷增加等)引起。例如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狭窄或阻塞,心肌供血不足,长期可导致左心室功能减退,引发左心衰。不同年龄段人群病因有差异,年轻人可能因先天性心脏病等导致左心衰,老年人则多与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有关。
右心衰:常继发于左心衰,因左心衰时肺循环淤血,肺静脉压力升高,进而引起肺动脉高压,使右心室后负荷增加,久之导致右心衰;另外,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右心室心肌病变(如肺源性心脏病)等也可直接引起右心衰。比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长期气道受阻,肺换气功能障碍,导致肺动脉高压,引发右心衰。
二、症状表现方面
左心衰:主要表现为肺循环淤血相关症状。呼吸困难是最主要的症状,初期可能是劳力性呼吸困难,即活动时出现呼吸困难,休息后可缓解;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患者入睡后突然因憋气而惊醒,被迫坐起;严重时可出现端坐呼吸、急性肺水肿等。还可有咳嗽、咳痰,多为白色泡沫痰,若发生肺淤血严重,可能咯粉红色泡沫痰等。不同性别患者症状表现无本质差异,但女性可能因妊娠等特殊生理情况诱发左心衰,需特别关注。
右心衰:以体循环淤血为主要表现。常见症状有消化道症状,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这是因为胃肠道及肝脏淤血,影响消化功能;还可出现水肿,多从身体低垂部位开始,如足部、踝关节等,晨起较轻,傍晚加重,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性水肿;颈静脉怒张也是右心衰的重要体征,表现为颈静脉充盈、怒张,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等。
三、体征方面
左心衰: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早期可能仅在肺底部听到,随着病情加重,湿啰音可弥漫至全肺。心脏听诊可有心尖区舒张期奔马律等。
右心衰:体循环淤血可导致肝大且有压痛,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下肢等部位可出现凹陷性水肿;颈静脉怒张,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右心室舒张期奔马律等。
四、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方面
左心衰: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多、增粗,肺门阴影增大,严重时可见KerleyB线等肺淤血表现;超声心动图可发现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等左心室功能异常情况。
右心衰: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动脉段突出,右心室增大等;超声心动图可显示右心室扩大、右心室壁运动幅度减弱等右心室功能异常表现,还可发现肺动脉高压等情况。
五、治疗原则方面
左心衰:治疗主要是减轻心脏负荷,增加心肌收缩力等。一般采取半卧位或端坐位,减少回心血量;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等)减轻肺淤血和外周水肿;使用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甘油等)降低心脏前后负荷;使用正性肌力药物(如地高辛等)增强心肌收缩力等。对于不同年龄患者,药物选择需谨慎,儿童患者应避免使用不适合的药物,老年人用药要考虑肝肾功能等情况。
右心衰:治疗重点是治疗原发病,减轻右心室的负荷。积极治疗引起右心衰的基础疾病,如控制肺部感染以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右心衰情况;使用利尿剂减轻体循环淤血;对于有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可使用降低肺动脉高压的药物等。特殊人群如孕妇发生右心衰时,治疗需更加谨慎,要权衡药物对胎儿和孕妇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