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骨骨折的症状多样,局部有头皮损伤、局部疼痛;神经系统有意识障碍、头痛、呕吐、癫痫发作、神经功能缺损;还有生命体征变化、脑脊液漏等其他症状,不同年龄段表现有差异,严重时可致危急情况及颅内感染风险等。
局部疼痛:骨折部位会出现疼痛,按压或头部活动时疼痛可能加重。疼痛程度因人而异,与骨折的严重程度、个体对疼痛的耐受等因素有关。在婴幼儿中,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因为婴幼儿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疼痛,但会通过异常的哭闹来提示头部受伤部位的不适。
神经系统症状
意识障碍:如果骨折累及颅内重要结构,可能导致意识障碍。轻度的可能只是短暂的意识模糊,严重的可出现昏迷。例如,当骨折引起颅内出血形成血肿压迫脑组织时,就容易出现意识障碍。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意识障碍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发生意识障碍时可能表现为嗜睡、对周围环境反应差等,而成年人可能更易出现明显的昏迷状态。
头痛:多数颅骨骨折患者会有头痛症状,可能是由于骨折刺激周围组织或颅内压变化等原因引起。头痛的程度和性质多样,有的是隐痛,有的可能较为剧烈。如果头痛进行性加重,同时伴有呕吐等症状,需警惕颅内继发损伤的可能,如颅内出血增多等情况。在老年患者中,本身可能存在脑血管等基础问题,头痛症状可能更容易被忽视或需要更仔细地观察与鉴别。
呕吐:颅内压增高是导致呕吐的常见原因之一,当颅骨骨折引起颅内出血、脑水肿等情况使颅内压升高时,可出现喷射性呕吐。儿童由于颅骨骨缝未完全闭合,颅内压增高时缓冲空间相对较大,呕吐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但仍需密切关注。
癫痫发作:部分严重的颅骨骨折患者可能在受伤后的一段时间内出现癫痫发作,这是因为骨折导致脑组织受损,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癫痫发作的形式多样,包括全身性抽搐、局部肢体抽搐等。对于有颅骨骨折的患者,尤其是骨折累及大脑皮层等部位时,要警惕癫痫发作的可能,特别是在受伤后的早期及后续恢复过程中都需要密切观察。
神经功能缺损:如果骨折损伤了颅内的神经,可能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例如,损伤嗅神经可导致嗅觉减退或丧失;损伤视神经可引起视力下降甚至失明;损伤面神经可出现面瘫等表现。不同神经损伤会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在评估颅骨骨折患者时,需要全面检查神经系统功能,以发现是否存在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对于儿童患者,由于神经发育的特点,神经功能缺损的表现可能相对较难早期准确判断,需要专业医护人员进行细致的评估。
其他症状
生命体征变化:严重的颅骨骨折可能影响生命体征,如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减慢、呼吸节律改变等情况,这往往提示颅内有较严重的损伤,如颅内血肿导致脑疝等危急情况。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患者,生命体征的代偿能力不同。儿童的生命体征相对不稳定,在发生严重颅骨骨折时,生命体征变化可能更为明显和迅速,需要及时进行监测和干预。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心血管等基础疾病,生命体征的变化可能与颅骨骨折的关联需要更谨慎地鉴别,同时要注意在监测生命体征时综合考虑其基础状况。
脑脊液漏:如果骨折累及颅底,可能出现脑脊液漏。表现为鼻腔或外耳道流出清亮液体,当低头、用力等情况下可能流量增加。脑脊液漏可能会增加颅内感染的风险,需要特别注意。对于有脑脊液漏的患者,要保持局部清洁,避免堵塞鼻腔或外耳道,同时要密切观察是否有发热等感染迹象。儿童患者由于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发生脑脊液漏后颅内感染的风险更高,需要更加严格地进行护理和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