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可引起牙痛,其疼痛机制是心肌缺血缺氧产生致痛物质经神经传导与牙齿神经交叉导致,症状特点为部位不固定、性质多样且持续较长、常伴冠心病相关症状;与普通牙科疾病牙痛、三叉神经痛有鉴别点;诊断需采集病史、做心电图等检查,应对要采取改善心肌供血措施并控制基础疾病、关注特殊人群健康及督促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冠心病引起牙痛需重视,通过多方面鉴别诊断及采取相应措施对患者健康管理很重要。
一、疼痛机制
冠心病引起牙痛症状主要是因为心肌缺血缺氧时,会产生一些致痛物质,这些物质可通过神经传导途径,与牙齿感觉神经产生“交叉”,从而导致牙痛。例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心肌供血不足,引发心肌缺血,此时心肌内积聚的乳酸、丙酮酸等致痛物质刺激心脏自主神经,其传入纤维与支配牙齿的神经纤维在脊髓后角发生“交汇”,使得大脑误判疼痛来源,表现为牙痛。
二、症状特点
1.疼痛部位:牙痛部位不固定,可能涉及上排或下排牙齿,多为左侧牙齿常见,但也不是绝对局限于某一侧或某一颗牙齿。
2.疼痛性质: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隐痛、胀痛或压榨样痛等,一般持续时间相对较长,不像普通牙科疾病引起的牙痛可能很快缓解。比如,普通龋齿引起的牙痛,在去除刺激因素后可能迅速缓解,而冠心病引起的牙痛可能持续数分钟甚至更长时间。
3.伴随症状:常伴有胸闷、胸痛、心悸等冠心病相关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出汗、恶心等表现。但也有一些患者可能仅表现为牙痛,而无典型的胸闷胸痛症状,容易被忽视。
三、与其他牙痛的鉴别
1.普通牙科疾病牙痛:普通牙科疾病如龋齿、牙龈炎等引起的牙痛,有其自身特点。龋齿引起的牙痛通常在进食酸甜食物、冷热刺激时诱发,局部检查可发现龋洞;牙龈炎引起的牙痛多伴有牙龈红肿、出血等表现,口腔局部有明显炎症体征。而冠心病引起的牙痛一般与上述局部刺激因素无明显关联,且通过牙科治疗无法缓解冠心病相关牙痛症状。
2.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疼痛较为剧烈,呈电击样、刀割样,疼痛持续时间短,一般数秒至数十秒,有扳机点,即面部某一区域轻触即可诱发疼痛,与冠心病引起的牙痛在疼痛性质、持续时间及触发因素等方面有明显区别。
四、诊断与应对
1.诊断方法:对于出现牙痛且怀疑由冠心病引起的患者,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包括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疼痛发作时的具体情况等。同时进行心电图检查,观察是否有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如ST-T改变等;还可进一步行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明确冠状动脉病变情况。
2.应对措施:一旦考虑为冠心病引起的牙痛,应立即采取改善心肌供血的措施。如让患者休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等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需注意药物使用禁忌等情况)。对于有冠心病基础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如严格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戒烟限酒等,以减少冠心病发作导致牙痛等症状的风险。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要更加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因为老年患者对疼痛的感知可能不敏感,病情变化可能更隐匿;女性患者在更年期等特殊时期,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冠心病的发作及症状表现,需更加关注心血管健康状况;有长期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高盐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要督促其改善生活方式,降低冠心病发病风险。
总之,冠心病引起牙痛是需要引起重视的情况,通过对疼痛特点的观察、相关检查及与其他牙痛的鉴别,及时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措施,对于患者的健康管理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