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盂肾炎是上尿路感染,分急性和慢性,病因主要是细菌感染及女性生理结构、泌尿系统结构或功能异常、机体免疫力低下等易感因素,诊断靠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原则为急性用抗生素等,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各有注意事项。
一、分类
1.急性肾盂肾炎:起病急骤,常见症状有发热、寒战、尿频、尿急、尿痛,以及单侧或双侧腰痛等。女性较为多见,这与女性尿道短、宽且直,距离肛门近,容易被细菌污染等因素有关。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憋尿、不注意会阴部位清洁等都可能增加急性肾盂肾炎的发病风险。对于有糖尿病等基础病史的患者,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受到细菌侵袭引发急性肾盂肾炎。
2.慢性肾盂肾炎:往往是急性肾盂肾炎治疗不彻底,病情迁延所致。病程较为隐匿,可能会有间歇性的尿频、尿急、腰酸等症状,病情逐渐进展可影响肾功能。一些特殊人群如免疫力低下者、有泌尿系统结构异常(如尿路结石、先天性尿路畸形等)者更容易发展为慢性肾盂肾炎。
二、病因
1.细菌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是大肠埃希菌,其他还包括变形杆菌、克雷伯菌等。细菌可通过上行感染(如女性尿道周围细菌沿尿道上行至膀胱、肾盂)、血行感染(如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灶,细菌入血后随血液循环到达肾脏引发感染)等途径侵入肾脏引起肾盂肾炎。
2.易感因素
女性生理结构:女性尿道短,且靠近肛门,细菌容易侵入,这是女性肾盂肾炎发病率高于男性的重要原因。
泌尿系统结构或功能异常:如尿路结石可导致尿液梗阻,尿液淤积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先天性尿路畸形也会影响尿液的正常排出,增加肾盂肾炎的发病风险。
机体免疫力低下:如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等,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遭受细菌侵袭引发肾盂肾炎。
其他:如长期憋尿会使尿液在膀胱内停留时间延长,有利于细菌滋生;不注意会阴部位清洁,也会增加细菌感染的机会。
三、诊断
1.临床表现:急性肾盂肾炎有发热、尿频、尿急、尿痛、腰痛等表现;慢性肾盂肾炎有间歇性的上述症状以及肾功能受损相关表现等。
2.实验室检查
尿液检查:尿常规可见白细胞、红细胞、蛋白尿等,尿细菌学检查如清洁中段尿培养可发现致病菌。
血液检查: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急性肾盂肾炎患者血培养可能阳性。
3.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等,可帮助了解肾脏的形态、结构等情况,有助于排查是否存在泌尿系统结构异常等情况。
四、治疗原则
1.急性肾盂肾炎:一般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同时要注意休息,多饮水,增加尿量,促进细菌及炎症分泌物排出。
2.慢性肾盂肾炎:在急性发作时按急性肾盂肾炎治疗原则处理,平时要注意去除诱发因素,如处理尿路结石等,同时要定期监测肾功能等。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肾盂肾炎需要特别重视,由于儿童表述能力有限,更要密切观察症状。在治疗时要选择合适的抗生素,且要注意儿童的肝肾功能情况,因为儿童的器官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同时要注意让儿童多饮水,保持会阴部清洁等。
2.孕妇:孕妇是肾盂肾炎的高发人群,由于孕妇的特殊生理状态,在治疗时要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抗生素。要密切监测孕妇及胎儿的情况,多饮水,注意休息,加强孕期的会阴护理等。
3.老年人:老年人肾盂肾炎可能临床表现不典型,如发热不明显等,容易被忽视。在治疗时要考虑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减退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同时要注意预防感染复发,如指导老年人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复查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