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预防和应对尿毒症性脑病,需从控制基础疾病、合理饮食管理、规律透析治疗、监测与早期干预等方面着手。控制慢性肾脏病患者基础疾病,糖尿病患者要控血糖;合理饮食需限蛋白、磷、钠摄入;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要依规透析;定期检查并早期识别症状及时就医。
一、控制基础疾病
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需积极遵循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规范服用降压、降糖等药物,如高血压患者要严格控制血压在目标范围内(一般建议慢性肾脏病患者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要将血糖控制在合理水平,以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至尿毒症阶段,降低尿毒症性脑病发生风险。不同年龄、病情的患者控制目标可能略有差异,例如老年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可适当放宽,但也需密切监测。
糖尿病患者:除了药物控制血糖,还需注意合理饮食,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保持适当运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如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等。
二、合理饮食管理
限制蛋白质摄入:根据肾功能情况调整蛋白质摄入量,一般建议优质低蛋白饮食,如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eGFR)在30-60ml/(min·1.73m2)时,蛋白质摄入量约0.6-0.8g/(kg·d);eGFR小于30ml/(min·1.73m2)时,约0.4-0.6g/(kg·d)。优质蛋白质包括瘦肉、鱼类、蛋类、奶制品等,避免过多摄入植物蛋白,如豆类及其制品等。不同年龄患者对蛋白质需求不同,儿童患者由于生长发育需要,蛋白质摄入需在保证优质低蛋白的基础上满足基本生长需求,但也需严格遵循医生指导。
控制磷摄入:尿毒症患者常存在磷代谢紊乱,需限制磷摄入,避免食用高磷食物,如动物内脏、坚果、部分海鲜等。可通过食用磷结合剂来帮助控制血磷水平,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同年龄患者使用磷结合剂需考虑药物的安全性和适用性。
限制钠摄入:减少钠盐摄入,每日钠摄入量一般建议小于3g,以避免水钠潴留,减轻肾脏负担,对于有水肿、高血压的患者更应严格限制,不同年龄患者对钠的耐受和需求不同,例如儿童患者钠摄入需根据年龄和病情合理控制。
三、规律透析治疗
血液透析患者:需严格按照医嘱按时进行透析,保证透析充分性,一般建议每周进行2-3次血液透析,每次透析时间足够。透析过程中需密切监测各项指标,如透析前后的尿素氮、肌酐等水平,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透析方案。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需注意透析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避免低血压等并发症发生。
腹膜透析患者:要正确操作腹膜透析,保持透析管路清洁,预防感染,严格遵守透析液交换的时间和规范。根据患者的腹膜转运功能等情况调整透析方案,不同年龄腹膜透析患者在操作和护理上需有相应的细致处理,例如儿童腹膜透析患者要特别注意管路的固定和护理,防止感染和管路堵塞等情况。
四、监测与早期干预
定期检查:慢性肾脏病患者需定期检查肾功能、电解质、血常规等指标,如每3-6个月检查一次肾功能,了解病情变化。对于已出现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更要密切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指标变化,以便早期采取干预措施。不同年龄患者检查频率可能因病情和个体差异有所不同,例如儿童患者生长发育快,肾功能变化相对较快,可能需要更频繁的检查。
早期识别症状:密切关注自身是否出现头痛、记忆力减退、性格改变、抽搐等可能提示尿毒症性脑病的症状,一旦出现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头颅CT、脑电图等,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不同年龄患者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患者可能更易出现精神行为异常等表现,需家长密切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