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不孕症的因素包括输卵管因素(如炎症致粘连、狭窄、堵塞,约占女性不孕症病因30%-40%)、子宫因素(子宫畸形影响胚胎着床发育,子宫肌瘤影响宫腔形态及内膜容受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改变盆腔内环境致不孕)、卵巢因素(多囊卵巢综合征致排卵障碍,卵巢功能减退致卵子数量质量下降)、免疫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产生自身抗体影响着床,同种免疫因素致母体对胚胎免疫排斥)。
一、输卵管因素导致的不孕症
输卵管是精子与卵子相遇结合的场所,若输卵管发生病变,如输卵管炎症,包括淋菌性、非淋菌性输卵管炎等,炎症会导致输卵管黏膜粘连、管腔狭窄甚至堵塞。据相关研究,输卵管因素约占女性不孕症病因的30%-40%。例如,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常引起输卵管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使得卵子无法正常通过输卵管与精子结合,从而引发不孕症。对于有盆腔炎病史的女性,需密切关注输卵管情况,因为炎症的长期刺激可能逐渐损害输卵管功能。
二、子宫因素导致的不孕症
1.子宫畸形:常见的有纵隔子宫、双角子宫等。子宫畸形会影响胚胎的着床和发育。研究表明,子宫畸形女性的妊娠率明显低于正常子宫女性。例如,纵隔子宫会占据宫腔的部分空间,干扰胚胎的种植位置,导致着床困难,进而引发不孕症。对于有子宫畸形的女性,可能需要通过手术等方式矫正子宫形态,以提高受孕几率。
2.子宫肌瘤:黏膜下子宫肌瘤可影响宫腔形态,阻碍受精卵着床;肌壁间较大的子宫肌瘤也可能对子宫腔产生压迫,影响子宫的正常收缩和内膜的容受性。一般来说,当肌瘤直径大于4cm时,可能会对妊娠产生不良影响。有子宫肌瘤的女性应定期监测肌瘤的大小和位置变化,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肌瘤较大或影响受孕时可能需要手术剔除肌瘤。
3.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的内膜组织可引起盆腔内环境的改变,影响输卵管的蠕动功能以及卵巢的排卵功能,还会导致免疫功能异常,不利于胚胎着床。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约30%-50%合并不孕症。例如,异位在盆腔的内膜组织会释放一些炎性介质,破坏盆腔内的微环境,使得精子、卵子和胚胎的存活及结合受到影响。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女性需要积极治疗,可根据病情采取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等方式,以改善盆腔环境,提高受孕机会。
三、卵巢因素导致的不孕症
1.多囊卵巢综合征:这是一种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主要表现为排卵障碍、高雄激素血症等。患者卵巢内往往有多个小卵泡发育,但难以发育成熟并排卵。据统计,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导致女性无排卵性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约占无排卵性不孕症的70%-80%。该疾病与遗传、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相关,肥胖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受孕难度相对更大,因为肥胖会进一步加重内分泌紊乱,影响排卵。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需要调整生活方式,如控制体重、合理饮食、增加运动等,同时可根据病情采用药物促排卵治疗等方法来尝试受孕。
2.卵巢功能减退:包括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和卵巢早衰等情况。卵巢储备功能下降表现为抗苗勒管激素水平降低、基础窦卵泡数减少等,随着年龄增长,卵巢功能逐渐减退,卵子数量减少且质量下降。卵巢早衰则是指女性40岁前出现卵巢功能衰竭,表现为闭经、雌激素水平降低、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等。卵巢功能减退的女性受孕几率明显降低,对于有卵巢功能减退迹象的女性,尤其是有生育需求的,应尽早评估生育力,必要时可考虑辅助生殖技术,如试管婴儿等,但成功率也会随着卵巢功能的减退而降低。
四、免疫因素导致的不孕症
1.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免疫因素: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产生抗子宫内膜抗体等自身抗体,这些抗体可影响子宫内膜的容受性,阻碍胚胎着床。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统异常活跃,产生的自身抗体不仅针对自身组织,还可能对生殖相关的组织和细胞产生影响,从而导致不孕症。对于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且有不孕症的女性,需要在风湿免疫科和生殖医学科的共同协作下进行治疗,控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活动,同时采取相应的助孕措施。
2.同种免疫因素:主要是指母体对胚胎产生免疫排斥反应。例如,部分不明原因不孕症可能与同种免疫因素有关,母体免疫系统对父方来源的胚胎抗原产生免疫反应,导致胚胎无法着床或着床后流产。对于同种免疫因素导致的不孕症,可考虑采用免疫治疗等方法,但免疫治疗的效果存在个体差异,需要进行严格的评估和监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