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肾病需从多方面管理,饮食上控制蛋白质、盐分摄入,控制血糖;血压管理要达目标值,通过生活方式和药物干预;血糖控制靠饮食运动配合及合适药物;定期监测肾功能、尿蛋白、血糖;预防眼部、心血管等并发症;儿童和老年患者有特殊注意事项,全方位综合管理以控制病情发展。
一、饮食管理
1.控制蛋白质摄入:根据肾功能情况调整蛋白质摄入量,早期糖尿病性肾病可适当限制蛋白质(0.8-1.0g/(kg·d)),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时,需进一步减少至0.6-0.8g/(kg·d),优质蛋白如瘦肉、鱼类、蛋类、奶类应占较高比例,因为优质蛋白含人体必需氨基酸,且产生的含氮废物相对较少,能减轻肾脏负担。例如,对于体重60kg的患者,早期每日优质蛋白摄入量约48-60g。
2.限制盐分摄入:每日盐摄入应控制在3-5g以内,过高的盐分摄入会导致水钠潴留,加重高血压和水肿,而高血压会进一步损害肾脏血管,不利于糖尿病性肾病的控制。
3.控制血糖:合理安排饮食时间和食物种类,避免血糖波动过大,可选择低升糖指数的食物,如全麦面包、糙米等,它们消化吸收相对缓慢,有助于维持血糖稳定,从而减少高血糖对肾脏微血管的损伤。
二、血压管理
1.目标血压:一般糖尿病性肾病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如果合并蛋白尿,可能需要更严格的控制,如血压应低于125/75mmHg,因为高血压会加速肾小球硬化,保护肾脏功能需要良好的血压控制。
2.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减轻体重(如果超重或肥胖)、适量运动(如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像快走、慢跑等),运动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压,每周运动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
3.药物控制:常用的降压药物有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AR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类药物,这类药物除了降压作用外,还能减少尿蛋白,保护肾功能,但需要监测血钾和肾功能变化,因为它们可能导致血钾升高或肾功能暂时恶化。
三、血糖控制
1.饮食与运动配合:除了饮食管理外,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合适的运动,运动可以增加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有助于控制血糖,如血糖控制不佳时,可在餐后1-2小时进行运动,避免低血糖发生。
2.药物选择:可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肾功能正常时可使用)、胰岛素等,胰岛素的使用需要根据血糖监测情况调整剂量,1型糖尿病患者通常需要终身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在口服降糖药物效果不佳或出现并发症时也可能需要胰岛素治疗,使用胰岛素时要注意监测血糖,防止低血糖。
四、定期监测
1.肾功能监测:定期检测血肌酐、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等指标,血肌酐是反映肾功能的常用指标,一般每3-6个月检测一次,通过监测可以及时了解肾功能的变化情况,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2.尿蛋白监测: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尿蛋白定量等,尿微量白蛋白是早期糖尿病性肾病的重要指标,通常每3-6个月检测一次,若尿蛋白定量增多,提示肾脏损伤加重,需要进一步评估和处理。
3.血糖监测: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定期监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自我监测血糖可以更好地了解血糖波动,一般每天监测2-4次,如空腹及三餐后2小时血糖等,根据监测结果调整饮食和降糖药物。
五、并发症预防
1.眼部并发症:糖尿病性肾病患者常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要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如眼底检查,每年至少1次,早期发现眼部病变可以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防止视力进一步下降。
2.心血管并发症:糖尿病性肾病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要注意监测血脂,保持血脂在正常范围,血脂异常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加重心血管负担,可通过饮食和运动控制血脂,必要时使用调脂药物。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糖尿病性肾病:儿童患者需要特别关注生长发育,饮食上要在保证营养的同时控制蛋白质等摄入,严格按照儿童的营养需求和肾功能情况调整饮食方案,运动要选择适合儿童的方式,如游泳、骑自行车等,药物使用要谨慎,避免使用对儿童肾功能有潜在损害的药物,定期监测生长指标和肾功能。
2.老年糖尿病性肾病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饮食管理上要考虑消化功能等情况,蛋白质摄入要根据肾功能和营养状况调整,降压药物和降糖药物的选择要更加谨慎,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定期监测要更频繁一些,因为老年患者病情变化可能更快,生活上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照顾,确保患者能较好地遵循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