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心衰竭与左心衰竭在病因上,左心衰竭多由左心室病变等引起,右心衰竭多继发于左心衰竭或由肺部疾病等直接导致;病理生理上,左心衰竭致肺循环淤血,右心衰竭以体循环淤血为特征;临床表现有差异,左心衰竭主要是呼吸困难等,右心衰竭是体循环淤血相关症状;诊断分别依据相应表现结合检查;治疗原则不同,左心衰竭重减轻肺淤血等,右心衰竭重减轻体循环淤血及治基础病,临床需综合鉴别诊治两者。
一、病因方面
左心衰竭:多因左心室心肌病变(如冠心病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压力或容量负荷过重(如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等)引起。例如,长期高血压会使左心室后负荷增加,逐渐导致左心衰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坏死,影响左心室功能,进而引发左心衰竭。不同年龄人群病因有差异,年轻人可能更多与先天性心脏病等相关,老年人则常由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导致。
右心衰竭:大多继发于左心衰竭,因左心衰竭时肺循环淤血,肺静脉压力升高,进而引起右心室后负荷增加,久之导致右心衰竭;另外,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栓塞等)、右心室心肌病变(如右心室梗死)等也可直接引起右心衰竭。对于有肺部基础疾病的人群,如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更易发生右心衰竭。
二、病理生理方面
左心衰竭:主要是左心室射血或充盈功能受损,导致肺循环淤血。临床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如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肺循环淤血时,肺泡和支气管黏膜淤血,影响气体交换,患者可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严重时可咯粉红色泡沫痰。
右心衰竭:以体循环淤血为主要特征。右心室收缩功能减退,使得体循环静脉回流受阻,出现体循环淤血表现,如颈静脉怒张、肝大、下肢水肿等。胃肠道及肝脏淤血可引起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三、临床表现方面
左心衰竭
症状:呼吸困难是最主要的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呼吸困难程度逐渐加重。还可有咳嗽、咳痰、咯血等表现,早期咳嗽多为白色浆液性泡沫状痰,急性左心衰竭时可出现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另外,患者可出现乏力、疲倦、头晕、心慌等心排血量不足的表现。
体征: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早期仅在肺底部听到,随着病情加重可蔓延至全肺;心脏听诊可有心率加快、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及舒张期奔马律等。不同年龄患者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左心衰竭可能还会影响生长发育等。
右心衰竭
症状:体循环淤血导致的症状,如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较为突出,还有下肢水肿,多从足部开始,向上蔓延;也可出现呼吸困难,但相对左心衰竭较轻,这是因为右心衰竭继发于左心衰竭时,肺淤血已存在,而单纯右心衰竭时体循环淤血更明显。
体征:颈静脉怒张,是右心衰竭较可靠的体征,表现为颈静脉搏动增强、充盈、怒张;肝大且有压痛,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下肢呈对称性凹陷性水肿;还可有胸腔积液、腹水等,胸腔积液以双侧多见,也可单侧,以右侧多见。
四、诊断方面
左心衰竭:根据典型的症状(如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等)、体征(如肺部湿啰音、心脏相应体征等),结合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淤血征象(如肺纹理增多、KerleyB线等)、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等可明确诊断。超声心动图能准确评估左心室的收缩和舒张功能等指标,对于诊断左心衰竭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有重要价值。
右心衰竭:依据体循环淤血的表现(如颈静脉怒张、肝大、水肿等),结合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右心室扩大、右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减退等可诊断。同时需要排除其他引起体循环淤血的疾病,如缩窄性心包炎等。
五、治疗原则方面
左心衰竭:治疗目的是减轻肺淤血,增加心排血量。一般治疗包括休息、限盐等;药物治疗常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等)减轻肺淤血和水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改善心室重构,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等)等;对于严重患者还可考虑机械辅助循环等治疗。不同年龄患者在药物选择上需考虑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例如儿童左心衰竭用药需更谨慎,要根据体重等调整剂量。
右心衰竭:治疗重点是减轻体循环淤血,治疗基础疾病。一般治疗同样包括休息、限盐等;药物治疗常用利尿剂减轻体循环淤血,如氢氯噻嗪等,还有正性肌力药物(如地高辛等,但需注意其在不同人群中的应用差异,老年人对其敏感性可能不同)等;积极治疗引起右心衰竭的基础疾病,如控制肺部感染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右心衰竭的患者至关重要。
总之,右心衰竭与左心衰竭在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均有不同,临床医生需综合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鉴别诊断和合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