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走神经对心脏活动有重要调节作用,其兴奋时释放乙酰胆碱影响心肌电生理活动致心律失常,刺激迷走神经可通过影响窦房结自律性及房室结传导、不应期来治疗心律失常,常用方法有Valsalva动作(深吸气后屏气用力呼气,刺激迷走神经,严重心肺疾病患者慎用,儿童需谨慎)、颈动脉窦按摩(仰卧位头略转向对侧轻按摩一侧颈动脉窦,双侧按摩风险高,老年人、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慎用,儿童一般不用)、眼球压迫法(闭眼向下看医生用手指眶下压迫眼球,眼部疾病患者禁忌,儿童需轻柔并掌握禁忌证),临床应用需据患者具体情况谨慎选择并考虑不同人群因素。
一、迷走神经的生理特性与心律失常的关联
迷走神经是人体自主神经系统中的副交感神经部分,它对心脏活动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正常情况下,迷走神经兴奋时会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上的M受体,影响心肌细胞的电生理活动。而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当迷走神经功能失调等情况时,可能会打破心脏电活动的平衡,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
二、刺激迷走神经治疗心律失常的具体原理
(一)对窦房结的影响
刺激迷走神经可使窦房结细胞的自律性降低。因为乙酰胆碱与窦房结细胞上的M受体结合后,会通过一系列的信号传导途径,增加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使钾离子外流增多,从而使最大舒张电位绝对值增大,自动去极化达到阈电位的时间延长,导致窦房结的自律性降低,减慢心率,对于由窦房结自律性增高引起的心律失常有改善作用,比如窦性心动过速等情况。
(二)对房室结传导的影响
1.减慢房室结传导速度:乙酰胆碱作用于房室结细胞的M受体,会抑制钙离子内流,同时促进钾离子外流,使房室结细胞的动作电位0期上升速度减慢,幅度减小,从而减慢房室结的传导速度。这对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等因房室结传导异常导致的心律失常有治疗作用。例如,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发作时,通过刺激迷走神经减慢房室结传导,可终止折返环路,使心律恢复正常。
2.延长房室结不应期:迷走神经兴奋释放的乙酰胆碱还能延长房室结的不应期。不应期是心肌细胞在一次兴奋后,不能再次兴奋的一段时间。延长房室结不应期可以减少折返激动的发生概率,对于一些由折返机制引起的心律失常起到防治作用。
三、刺激迷走神经的常用方法及原理应用
(一)Valsalva动作
1.方法:让患者深吸气后屏气,再用力做呼气动作,类似于用力排便的动作。
2.原理:这种动作可通过刺激迷走神经来发挥作用。当进行Valsalva动作时,胸腔内压力增高,静脉回流减少,心脏充盈减少,同时压力感受器受到刺激,反射性地引起迷走神经兴奋,从而影响心脏的电活动,达到治疗心律失常的目的,尤其对一些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可能有终止发作的效果。但对于有严重心肺疾病的患者,如严重冠心病、心力衰竭等患者,进行Valsalva动作可能会加重病情,需要谨慎使用。对于儿童患者,要根据其年龄和身体状况谨慎操作,避免因用力不当导致不良后果。
(二)颈动脉窦按摩
1.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头略转向对侧,医生用手指轻轻按摩一侧颈动脉窦(位于甲状软骨上缘水平,胸锁乳突肌前缘),每次按摩时间一般不超过5-10秒。
2.原理:按摩颈动脉窦可刺激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迷走神经兴奋。由于颈动脉窦与心脏的神经传导有密切联系,兴奋的迷走神经会传导至心脏,产生上述对窦房结和房室结的影响,从而调节心脏的节律。但需要注意的是,双侧颈动脉窦按摩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心动过缓甚至心脏停搏,所以一般先按摩一侧,无效后再按摩另一侧,且操作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等情况。对于老年人、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进行颈动脉窦按摩风险较高,应慎用。儿童患者一般不采用颈动脉窦按摩的方法来刺激迷走神经治疗心律失常。
(三)眼球压迫法
1.方法:患者闭眼向下看,医生用手指在眶下压迫眼球,一般以患者耐受为度。
2.原理:眼球压迫可通过刺激眼部的神经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其作用机制也是通过迷走神经对心脏电活动的调节来影响心律失常。但这种方法对于有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等眼部疾病的患者是禁忌的,因为可能会加重眼部病情。儿童患者进行眼球压迫时要非常轻柔,避免造成眼部损伤,并且要严格掌握禁忌证。
总之,刺激迷走神经治疗心律失常是通过影响窦房结的自律性以及房室结的传导和不应期来发挥作用的,不同的刺激方法有其各自的原理和应用注意事项,在临床应用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谨慎选择,并充分考虑不同人群(如不同年龄、有无基础疾病等)的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