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前病变3级是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高级别,与HPV感染、性行为、免疫状态相关,无明显症状,靠宫颈细胞学、HPV、阴道镜、活检诊断,治疗用宫颈锥切术等,术后需定期随访,不同人群随访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定义
宫颈癌前病变3级,又称宫颈上皮内瘤变3级(CIN3),是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高级别病变,属于癌前病变的范畴。此时宫颈上皮细胞发生了明显的异型性改变,细胞的形态、排列等出现异常,具有较高的进展为宫颈癌的潜能。
二、病理特征
1.细胞形态改变
细胞异型性显著,细胞核增大、深染,核质比例增大,核分裂象增多,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细胞的极性紊乱,从基底层到表层都出现异常的细胞分化。
病变细胞累及上皮全层的大部分,但尚未累及全层(如果累及全层则为原位癌)。
2.组织学表现
在显微镜下观察,可看到宫颈上皮内出现多层次的异常细胞增生,细胞排列失去正常的有序结构,基底膜完整,但病变细胞已经向间质方向有一定程度的浸润倾向(不过与浸润癌不同,浸润癌是癌组织突破基底膜浸润间质)。
三、发病相关因素
1.HPV感染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前病变3级最主要的病因。尤其是HPV16、HPV18等亚型的持续感染。HPV的病毒基因组可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导致细胞的异常增殖和癌变相关基因的激活或失活。例如,研究发现约90%以上的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患者存在HPV感染。
2.性行为因素
过早开始性生活、多个性伴侣等性行为因素会增加HPV感染的风险,从而增加宫颈癌前病变3级的发生几率。年轻女性由于生殖道黏膜尚未完全成熟,对HPV等病原体的抵抗力较弱,过早性生活容易导致宫颈上皮的损伤,为HPV感染创造条件。多个性伴侣会使接触不同HPV亚型的机会增加,进一步提高了感染高危型HPV的可能性。
3.免疫状态
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如患有免疫缺陷性疾病(如艾滋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情况,机体对HPV的清除能力下降,容易导致HPV的持续感染,进而增加宫颈癌前病变3级的发生风险。例如,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系统受损,HPV感染的清除困难,发生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概率远高于正常人群。
四、临床表现
1.症状
大部分患者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往往是在妇科普查、宫颈癌筛查(如宫颈细胞学检查、HPV检测)时发现异常。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尤其是在性生活后或妇科检查后出现接触性出血;也可能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可呈白色或血性,伴有异味等。但这些症状都不具有特异性,不能仅凭症状来诊断宫颈癌前病变3级。
2.体征
妇科检查时,肉眼观察宫颈可能没有明显异常,或者仅表现为宫颈糜烂样改变、宫颈肥大等非特异性体征。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宫颈活检等病理检查来明确诊断。
五、诊断方法
1.宫颈细胞学检查
常用的方法有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通过采集宫颈表面的细胞进行制片、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如果发现有异常的鳞状上皮细胞,如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细胞等,提示可能存在宫颈病变,需要进一步检查。
2.HPV检测
检测宫颈样本中是否存在高危型HPV感染。如果高危型HPV阳性,尤其是HPV16、HPV18阳性,需要进一步进行阴道镜检查及宫颈活检,因为高危型HPV持续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3级密切相关。
3.阴道镜检查
阴道镜可以放大宫颈表面的图像,观察宫颈上皮的血管形态、上皮颜色等变化。如果在阴道镜下发现宫颈上皮有异常的血管分布、醋白上皮等可疑病变区域,会在这些区域进行定点活检,取组织送病理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癌前病变及病变的程度。
4.宫颈活检
是确诊宫颈癌前病变3级的金标准。在阴道镜指导下,对宫颈可疑病变部位取小块组织进行病理切片检查,通过显微镜观察组织细胞的形态、结构等,明确是否为CIN3及有无浸润等情况。
六、治疗方法
1.宫颈锥切术
包括宫颈冷刀锥切术(CKC)和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对于CIN3患者,宫颈锥切术可以切除病变组织,同时起到诊断和治疗的作用。冷刀锥切术可以获得较完整的组织标本,有利于准确判断病变是否切净及有无浸润癌等情况;LEEP术操作相对简便,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较快,但对于一些病变较广泛、深度较深的情况可能不如冷刀锥切术。
对于年轻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如果病变局限,宫颈锥切术可以在切除病变的同时尽量保留宫颈的功能,为日后生育创造条件。但术后需要密切随访,因为存在病变复发的可能。对于年龄较大、无生育要求、病变范围较广或合并其他妇科疾病的患者,也可以考虑行全子宫切除术,但相对来说宫颈锥切术更具保留器官功能的优势。
特殊人群方面,对于妊娠期发现的CIN3患者,需要根据孕周、患者意愿等综合考虑。如果孕周较小,为了避免流产等风险,可能先密切观察,待孕周较大时再根据情况处理;如果孕周较大接近足月,可考虑在分娩的同时进行相应的处理。对于合并有严重内科疾病不能耐受较大手术的患者,需要在充分评估风险后谨慎选择治疗方式。
七、随访
1.术后随访
行宫颈锥切术后的患者需要定期进行随访。一般在术后3-6个月进行第一次复查,复查项目包括宫颈细胞学检查(TCT)、HPV检测以及阴道镜检查等。如果连续几次复查TCT和HPV均为阴性,可适当延长随访间隔时间,但至少需要随访2-3年甚至更长时间。因为CIN3有复发和进展为宫颈癌的可能,通过长期随访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
对于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虽然切除了子宫,但仍需要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包括盆腔检查、阴道残端的观察等,以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阴道残端病变等情况,一般每年进行一次妇科检查。
2.不同人群的随访注意事项
年轻患者:由于其生殖系统还可能有进一步的变化,且生育需求可能存在,随访时需要更加关注宫颈锥切术后宫颈的恢复情况以及生殖功能的保护。在随访过程中,要向患者说明随访的重要性,鼓励患者按时复查。
老年患者: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各方面功能下降,在随访时要注意检查的耐受性,尽量选择对患者创伤小的检查方法。同时,要关注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因为老年患者可能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在处理随访相关问题时需要综合考虑其全身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