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脱垂与多种因素相关,分娩损伤是最主要原因,妊娠期子宫增大会增加产后脱垂风险;年龄增长致盆底组织退变,绝经后更易发生;长期慢性咳嗽、便秘、超重或肥胖使腹压增加易引发;先天盆底组织发育异常者也易出现。
妊娠期子宫增大:妊娠期子宫重量增加且盆底组织受压,导致盆底支持结构的弹性和韧性发生变化。随着妊娠进展,子宫逐渐增大,盆腔内压力升高,使得盆底组织承受更大的负荷,可能影响盆底支持结构的正常功能,增加产后子宫脱垂的风险。
年龄相关因素
盆底组织退变: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绝经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盆底组织出现退行性变,胶原纤维减少,弹性降低,支持子宫的韧带、筋膜等组织变得薄弱,从而容易发生子宫脱垂。老年女性雌激素水平降低,盆底支持结构的修复和维持能力减弱,子宫脱垂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慢性腹压增加因素
长期慢性咳嗽: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患者,长期咳嗽会使腹腔内压力持续增高,进而作用于盆腔,导致子宫向下移位。例如,慢性咳嗽患者由于频繁咳嗽,腹腔内压力反复升高,对盆底组织产生持续的压力,久而久之可引起子宫脱垂。
便秘:长期便秘的人群,在排便时需要用力屏气,这会使腹压升高,对盆底组织造成压力,影响盆底支持结构的正常功能,增加子宫脱垂的发生风险。长期便秘导致腹压增加,盆腔受力不均衡,逐步影响子宫的正常位置。
超重或肥胖:过重或肥胖的个体,腹部脂肪堆积过多,会增加腹压,对盆底组织产生较大的压力,容易导致子宫脱垂。肥胖人群的体重负担使盆底组织承受更大的负荷,长期下来容易引发子宫脱垂问题。
先天盆底组织发育异常因素
先天性盆底组织薄弱:部分女性由于先天发育原因,盆底组织本身较为薄弱,支持子宫的结构强度不足,在日后的生活中,如妊娠、分娩等情况的影响下,更容易发生子宫脱垂。先天性盆底组织发育异常的女性,其盆底支持结构的初始强度就低于正常人群,随着年龄增长或妊娠分娩等因素的作用,子宫脱垂的发生几率相对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