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是重要诱因,超90%患者伴有高危型HPV感染,其机制与E6、E7蛋白破坏细胞调控有关;性行为方面,初次性生活年龄过早、多个性伴侣会增加风险;分娩因素中多孕多产易损伤宫颈致发病风险增加;免疫功能低下者因清除HPV能力下降易发病;吸烟会降低免疫且损伤细胞DNA增加风险;长期口服避孕药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发病风险。
年龄与性别因素:女性是宫颈鳞状细胞癌的主要发病人群,各个年龄段女性都可能感染HPV,但性活跃期女性感染风险相对较高,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免疫力变化也会影响HPV感染后的转归。
性行为因素
初次性生活年龄过早:女性初次性生活年龄小于16岁时,宫颈组织发育尚未成熟,对致癌因素的抵御能力较弱,更容易受到HPV等致癌因素的侵袭而引发癌变。
多个性伴侣:性伴侣数量越多,感染高危型HPV的概率就越大,因为不同性伴侣可能携带不同类型的高危HPV,增加了病毒持续感染和宫颈细胞恶变的风险。
分娩因素
多孕多产:多次怀孕分娩会对宫颈造成反复损伤,使宫颈局部的微环境发生改变,有利于病原体的入侵和病毒的持续感染,进而增加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病风险。
免疫因素
免疫功能低下:如患有艾滋病等免疫缺陷性疾病,或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机体对HPV的清除能力下降,使得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可能性增加,从而更容易引发宫颈鳞状细胞癌。例如,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系统严重受损,感染HPV后发展为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几率远高于正常人群。
其他因素
吸烟:吸烟会影响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降低机体对HPV的清除能力,同时香烟中的有害物质还可能直接损伤宫颈细胞的DNA,增加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病风险。有研究表明,吸烟者患宫颈鳞状细胞癌的风险比不吸烟者高。
长期口服避孕药:长期口服避孕药可能会改变宫颈局部的激素环境和微生物群落,虽然目前关于长期口服避孕药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确切关联还存在一定争议,但部分研究提示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