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黄体囊肿是育龄女性的生理性囊肿,正常排卵后黄体血肿液化超2-3cm形成,成因有生理因素及激素影响,多数无症状,部分可因诱因破裂致腹痛等,靠超声诊断,无症状小的可随访观察,破裂等对症处理,育龄、孕期女性需注意相关事项且日常要避免过度剧烈运动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一、定义及形成机制
卵巢黄体囊肿是一种生理性囊肿,多发生于育龄女性。正常排卵后,卵泡壁塌陷,颗粒层细胞及卵泡膜细胞向内侵入,周围由结缔组织的卵泡外膜包围,共同形成黄体。若黄体血肿液化,直径超过2~3cm则形成黄体囊肿。
二、形成原因
1.生理因素:正常排卵后黄体形成过程中,血管增生明显,若黄体腔内液体过多积聚,导致黄体直径增大形成囊肿。
2.激素影响: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黄体的正常消退过程,促使黄体囊肿形成,常见于月经周期中激素波动阶段。
三、临床表现
1.无症状情况:多数黄体囊肿无明显症状,常在妇科检查或超声检查时偶然发现,多可自行消退。
2.破裂相关表现:部分黄体囊肿可能因剧烈运动、性生活等诱因发生破裂,出现突发一侧下腹部疼痛,可伴有少量阴道流血,破裂严重时可导致腹腔内出血,表现为头晕、乏力甚至休克等症状。
四、诊断方法
主要依靠超声检查,超声下可见卵巢内无回声区,边界清晰,通过超声特征可明确黄体囊肿的诊断,同时需与其他卵巢囊肿等疾病鉴别。
五、处理方式
1.观察随访:对于无症状且较小的黄体囊肿,通常可定期随访观察,多数黄体囊肿可在1~2个月经周期内自行消退。
2.对症治疗:若黄体囊肿发生破裂等情况,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采取相应措施,如保守治疗(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止血等)或手术治疗(如破裂严重致大量腹腔内出血时需手术干预)。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育龄女性:需关注月经周期及妇科健康,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时发现卵巢异常。
2.孕期女性:孕期出现黄体囊肿时需密切监测囊肿变化,避免剧烈活动,以防囊肿破裂,若出现相关症状需及时就医。
3.生活方式:日常应避免过度剧烈运动,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减少黄体囊肿破裂等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