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脱垂的相关评估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病史采集需关注年龄性别因素及相关症状,体格检查包括一般检查和妇科检查以明确分度等,辅助检查有超声检查和盆底功能评估等,孕期女性要避免过度劳累等,老年女性要积极治疗慢性病、加强营养和锻炼。
相关症状:询问患者是否有下坠感、腰酸,尤其在久站、负重或劳累后加重,休息后缓解;是否有肿物自阴道脱出,早期肿物可在休息后自行还纳,严重时需用手还纳,甚至不能还纳;是否有排尿、排便异常,如尿频、尿急、尿痛,或便秘等情况。
体格检查
一般检查:观察患者体型、营养状况等。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向下用力屏气,观察有无子宫脱垂及脱垂程度。
妇科检查:明确子宫脱垂的分度。Ⅰ度轻型为宫颈外口距处女膜缘<4cm,但未达处女膜缘;Ⅰ度重型为宫颈外口已达处女膜缘,在阴道口可见到宫颈;Ⅱ度轻型为宫颈已脱出阴道口外,宫体仍在阴道内;Ⅱ度重型为宫颈及部分宫体已脱出阴道口外;Ⅲ度为宫颈及宫体全部脱出阴道口外。同时检查盆底肌肉张力、阴道前后壁膨出情况等。
辅助检查
超声检查:可测量子宫的位置、大小等,了解盆底组织结构及有无其他盆腔脏器异常,经阴道超声检查对盆底结构的显示更清晰,能测量宫颈距处女膜缘的距离等指标,有助于判断子宫脱垂的程度。
盆底功能评估:包括盆底肌力测定、盆底超声动态检查等。盆底肌力测定可通过专门的肌力评估仪器判断盆底肌肉的力量,对于评估盆底功能及子宫脱垂的风险有重要意义;盆底超声动态检查能在患者休息、用力屏气等不同状态下观察盆底组织的运动和形态变化,更准确地评估子宫脱垂及盆底功能情况。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孕期女性:孕期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避免长时间站立、负重等,定期进行产前检查,了解盆底组织的变化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咨询医生,必要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因为孕期子宫增大可能会增加盆底组织的负担,增加产后子宫脱垂的风险。
老年女性:老年女性若患有慢性咳嗽、便秘等疾病,要积极治疗,因为长期慢性咳嗽、便秘会增加腹压,加重子宫脱垂的程度。同时,要注意加强营养,适当进行盆底肌肉锻炼,如凯格尔运动等,以增强盆底肌肉力量,预防子宫脱垂进一步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