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避孕药后撤退性出血是服用避孕药后常见现象,由外源性激素改变体内激素平衡致停药后子宫内膜剥脱出血,其发生机制与避孕药影响子宫内膜生长维持有关,出现时间和表现因药及个体而异,不同人群情况不同,且撤退性出血不意味着避孕成功或失败。
发生机制
避孕药中的激素成分会影响子宫内膜的生长和维持。以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为例,其成分主要是雌激素和孕激素,服用后药物中的激素会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从而抑制卵巢排卵。同时,药物中的激素会改变子宫内膜的形态,使其不利于受精卵着床。当停药后,体内激素水平迅速下降,子宫内膜失去激素支持,就会发生脱落出血,形成撤退性出血。
出现时间及表现
时间:撤退性出血出现的时间因避孕药的类型和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服用短效避孕药停药后2-7天左右可能会出现撤退性出血;如果是服用紧急避孕药,撤退性出血出现的时间可能会有所差异,有的可能在服药后一周左右出现。
表现:撤退性出血的量一般比正常月经量少,持续时间也相对较短,可能持续3-7天左右,但也有个体差异,有的女性撤退性出血可能和正常月经相似,量较多、持续时间与平时月经相近。
不同人群情况
年轻女性:年轻女性使用避孕药出现撤退性出血一般是药物作用的正常表现,但要注意观察出血情况。如果出血时间过长、量过多,可能会导致贫血等问题,需要及时就医。同时,年轻女性在使用避孕药时要注意按照正确的方法服用,避免漏服等情况,以免影响避孕效果和引起不规则出血等问题。
有特殊病史女性:如果女性有肝肾功能不全等病史,使用避孕药后出现撤退性出血需要更加谨慎。因为避孕药需要经过肝肾功能代谢,肝肾功能不全可能会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进而影响撤退性出血的情况以及药物对身体的影响。这类女性在使用避孕药前应咨询医生,在医生评估后再决定是否使用避孕药以及使用后的监测等。
与避孕效果的关系
撤退性出血并不意味着避孕成功或失败。有撤退性出血发生,一般提示避孕有一定的效果,但不是绝对的。没有撤退性出血也不能说明避孕失败。有些女性即使没有出现撤退性出血,也可能达到了避孕的目的。所以不能单纯依靠是否出现撤退性出血来判断避孕是否成功,还需要结合其他避孕监测方法等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