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过敏性哮喘需从多方面进行管理,环境控制要避免过敏原、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饮食要避免过敏食物、均衡饮食;生活作息要规律作息、适度运动;要病情监测与应急处理,特殊人群如婴幼儿、学龄儿童有相应注意事项。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室内温度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50%~60%较为适宜。污浊的空气可能刺激患儿气道,诱发哮喘。
饮食管理
避免食用过敏食物:明确对某种食物过敏的患儿,绝对避免食用该食物。常见易引起过敏的食物有牛奶、鸡蛋、海鲜等。例如牛奶过敏的患儿,可能出现呕吐、腹泻、皮疹等过敏表现,进而诱发哮喘。
均衡饮食:保证患儿摄入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菠菜、胡萝卜等)、水果(苹果、橙子等)、瘦肉、鱼类等,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但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过于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呼吸道。
生活作息
规律作息:保证患儿充足的睡眠,一般学龄前儿童每天需睡眠11~13小时,学龄儿童每天需睡眠9~11小时。良好的睡眠有助于患儿身体恢复和免疫力维持,有利于哮喘的控制。
适度运动:鼓励患儿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等,但要避免在寒冷、干燥或污染严重的环境中运动。适度运动可以增强体质,但剧烈运动可能诱发哮喘发作,所以要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环境。
病情监测与应急处理
病情监测:家长要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记录哮喘发作的频率、时间、诱因等。例如记录每次哮喘发作前接触的过敏原、发作时的症状(如喘息、咳嗽、气促等)及持续时间等,以便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应急处理:家中需常备缓解哮喘症状的急救药物,如沙丁胺醇气雾剂等,但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当患儿哮喘发作时,应让患儿采取舒适的体位,如坐位或半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及时就医。同时,要避免患儿情绪过度激动,情绪波动可能加重哮喘症状。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婴幼儿群体:婴幼儿表达能力差,家长更要细心观察其呼吸、面色等情况。在护理方面,要特别注意保持婴幼儿居住环境的清洁,喂奶时要避免呛奶,因为呛奶可能诱发气道痉挛,加重哮喘。
学龄儿童群体:学龄儿童在学校时,要向老师说明病情,以便老师在其哮喘发作时能及时采取措施,同时要鼓励学龄儿童正确认识疾病,积极配合治疗,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因心理压力过大导致哮喘发作频率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