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对腰椎间盘突出病有治疗作用,能缓解疼痛、改善腰部功能,不同人群针灸治疗有注意事项,且对病情严重等情况单纯针灸有限,需正规医疗机构专业医师操作。
一、针灸缓解疼痛的机制
针灸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位,可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释放内啡肽等物质,内啡肽具有类似吗啡的镇痛作用,能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腿部疼痛。有研究表明,针灸能降低疼痛相关神经递质的释放,如P物质等,从而减轻疼痛信号的传导。
二、针灸改善腰部功能
1.改善肌肉状态
腰椎间盘突出症常伴有腰部肌肉痉挛,针灸可以通过调节肌肉的神经支配,缓解肌肉痉挛。例如,针刺腰部及下肢相关穴位,能促进肌肉的血液循环,使紧张的肌肉放松,恢复肌肉的正常张力,进而改善腰部的活动功能。研究发现,针灸治疗后患者腰部的前屈、后伸、侧弯等活动度有所增加。
2.调节脊柱力学平衡
针灸可以对脊柱周围的软组织和骨骼产生调节作用,有助于恢复脊柱的力学平衡。通过刺激穴位,影响脊柱小关节的位置和椎间关节的压力分布,从而减轻椎间盘对神经的压迫刺激,促进椎间盘突出部分的修复和炎症的消退。
三、不同人群针灸治疗的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
儿童腰椎间盘突出相对少见,但如果发生,针灸治疗时要特别注意针刺的深度和手法。儿童皮肤娇嫩、肌肉薄,应采用轻刺激的手法,避免过度刺激导致局部损伤。同时要安抚儿童情绪,使其配合治疗,因为儿童的依从性相对较差。
2.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常伴有骨质疏松等情况,针灸时要注意针刺的力度和角度。骨质疏松的骨骼脆性增加,进针时要轻柔,防止发生骨折等意外。另外,老年患者的机体修复能力相对较弱,针灸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反应,根据个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3.女性患者
女性患者在月经期间进行针灸治疗时,要避开腰骶部等敏感部位的重刺激穴位,以免引起月经量过多或月经不调等情况。妊娠期女性则要谨慎选择针灸穴位,腹部、腰骶部等部位的一些穴位可能会引起子宫收缩,导致流产等风险,应避免针刺。
四、针灸治疗的局限性
虽然针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对于一些病情严重、突出髓核较大且有明显神经压迫症状(如下肢肌力明显下降、大小便失禁等)的患者,单纯针灸可能效果有限,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方法,如手术治疗等。同时,针灸治疗需要在正规的医疗机构由专业的针灸医师进行操作,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