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发病受遗传、年龄、生育、激素等因素影响,也与环境、生活方式相关,遗传因素中部分基因突变致风险升高,年龄增长风险增加,未生育等生育因素及激素相关情况影响风险,环境中化学物质、吸烟等增加风险,生活方式里高脂肪、缺乏运动等与发病有关,而蔬菜水果丰富饮食有保护作用。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卵巢上皮细胞不断受到损伤和修复,细胞发生突变的概率增加,卵巢癌发病风险逐渐升高。一般来说,50-60岁是卵巢癌的高发年龄段,老年女性卵巢组织的细胞代谢和基因稳定性发生改变,更容易出现癌变相关的基因变异等情况。
生育因素:未生育女性患卵巢癌的风险相对较高。妊娠过程对卵巢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妊娠时排卵停止,减少了卵巢上皮细胞的损伤修复次数,降低了基因突变的机会。而终身未育女性由于缺乏这种保护机制,卵巢癌发病风险比已生育女性高。此外,初潮过早(如<12岁)或绝经延迟(如>55岁)也会增加卵巢癌发病风险,初潮过早使卵巢暴露于生殖周期的时间延长,绝经延迟则意味着卵巢持续受到内分泌等因素影响,细胞增殖等过程更易出现异常。
激素因素:长期使用雌激素替代治疗可能增加卵巢癌风险。雌激素长期刺激卵巢上皮细胞,可能导致细胞过度增殖和异常分化。口服避孕药可降低卵巢癌发病风险,服用避孕药时间越长,风险降低越明显,一般停药后10-15年风险才恢复到未服药水平,避孕药通过抑制排卵、调节激素水平等机制发挥保护作用。
环境因素
相关内容: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可能增加卵巢癌风险,如石棉、滑石粉等。石棉纤维可进入人体并沉积在卵巢组织中,引起细胞损伤和基因突变;滑石粉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具有潜在的致癌性。此外,吸烟也是卵巢癌的危险因素之一,吸烟女性患卵巢癌的风险比不吸烟女性高约20%-30%,烟草中的多种致癌物质可通过血液循环等途径作用于卵巢组织,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和代谢,导致癌变概率增加。
生活方式因素:高脂肪饮食可能与卵巢癌发病有关,高动物脂肪摄入会改变体内激素代谢等过程,影响卵巢的生理功能。而富含蔬菜、水果等膳食纤维的饮食可能对卵巢有保护作用,蔬菜和水果中的抗氧化剂等成分可以清除自由基,减少细胞氧化损伤,降低癌变风险。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也可能增加卵巢癌发病风险,运动可以促进身体代谢,增强免疫力,有助于维持身体内环境稳定,缺乏运动可能导致身体代谢减缓,免疫功能下降,增加癌症发生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