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相关检查包括血常规检查(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血小板计数异常)、骨髓穿刺检查(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显示骨髓增生减低、造血细胞减少等)、造血干细胞培养(造血祖细胞集落形成数明显减少)、铁代谢检查(血清铁等指标异常)、其他检查(核素骨髓扫描见骨髓造血活性低下、免疫学检查可能有T细胞亚群异常),且儿童和老年患者检查有需考虑的生理特点及要关注心理状态。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白细胞总数减少,多在(2-4)×10/L,其中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明显减少,常低于1.5×10/L,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高,可占60%-80%。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减少,多在(20-50)×10/L,出血时间延长。
骨髓穿刺检查
骨髓涂片:多部位骨髓增生减低,红髓显著减少,被脂肪组织替代。造血细胞(粒系、红系、巨核系)明显减少,非造血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网状细胞等)相对增多。例如,正常骨髓中巨核细胞数量为7-35个/片,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中巨核细胞明显减少,常低于5个/片。
骨髓活检:可见骨髓造血组织均匀减少,脂肪组织增加,造血细胞与脂肪细胞的比例降低,造血细胞中以淋巴细胞等非造血细胞为主。
造血干细胞培养
造血干细胞体外培养:可进行造血祖细胞培养,如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红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E)、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MK)等的培养。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造血祖细胞集落形成数明显减少,如CFU-GM的形成数较正常显著降低,提示造血干细胞存在数量或质量的异常。
铁代谢检查
血清铁、总铁结合力及铁蛋白:血清铁和铁蛋白增高,总铁结合力降低。这是因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造血功能低下,红细胞生成减少,对铁的利用减少,导致血清铁等铁代谢指标出现上述变化。
其他检查
核素骨髓扫描:可了解骨髓的造血分布情况,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可见骨髓造血部位放射性摄取减少,多部位骨髓活性低下。
免疫学检查:部分患者可能存在T细胞亚群的异常,如CD8T细胞增多,CD4/CD8比值降低等,提示免疫功能紊乱可能参与了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过程。
对于儿童患者,在进行这些检查时需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如骨髓穿刺时要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尽量减少患儿的痛苦;对于老年患者,要注意其可能存在的基础疾病对检查结果的影响,操作时要更加轻柔、谨慎。在检查过程中要充分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尤其是儿童和老年患者,给予人文关怀,缓解其紧张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