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治疗是微创介入疗法,通过栓塞子宫动脉使肌瘤缺血坏死,适用于症状性及希望保留子宫的患者,具微创、保留子宫、缓解症状优势,但有复发、并发症及适用局限,育龄期、老年及凝血功能障碍等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治疗的基本概念
子宫肌瘤的动脉栓塞治疗是一种微创的介入治疗方法,通过选择性地栓塞子宫肌瘤的供血动脉,使得肌瘤组织缺血、坏死,从而达到缩小肌瘤、缓解症状的目的。
二、治疗原理
1.供血动脉的选择:子宫动脉是子宫肌瘤的主要供血动脉,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技术可以明确子宫动脉及其分支情况,找到供应肌瘤的具体动脉。
2.栓塞过程:将栓塞材料通过导管注入到供应肌瘤的动脉内,栓塞材料会阻塞血管,阻断肌瘤的血液供应。常用的栓塞材料有聚乙烯醇颗粒、弹簧圈等。肌瘤组织因为缺血缺氧,逐渐发生坏死、萎缩,而正常子宫组织由于有其他侧支循环的供应,一般不会受到严重影响或能够较快恢复。
三、适用人群
1.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如月经过多导致贫血、严重痛经、盆腔疼痛等,经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治疗的患者。
2.希望保留子宫的患者:对于有生育需求或不愿意接受子宫切除手术的患者,动脉栓塞治疗提供了一种保留子宫的治疗选择。
四、优势
1.微创:手术创伤小,皮肤切口仅几毫米,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2.保留子宫:能够保留患者的生殖器官,维持其生理和心理的完整性。
3.缓解症状效果明显:多数患者在治疗后月经过多、痛经等症状得到显著改善,肌瘤体积缩小。
五、局限性
1.复发可能:有一定的肌瘤复发风险,部分患者在治疗后一段时间可能出现肌瘤再次增大的情况。
2.可能出现并发症:如栓塞后综合征,表现为发热、腹痛、恶心、呕吐等,一般可通过对症治疗缓解;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卵巢功能减退等远期并发症,但相对较少见。
3.并非所有肌瘤都适合:对于黏膜下肌瘤等特殊类型的肌瘤,动脉栓塞治疗的效果可能相对较差。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育龄期女性:在治疗前需要充分评估对未来生育的影响,治疗后需要密切关注子宫及卵巢功能的变化,怀孕过程中需要加强监测,因为可能存在子宫破裂等风险,但具体风险程度因个体差异而异。
2.老年患者:需要综合评估全身状况,如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因为老年患者可能存在基础疾病较多,对手术的耐受性相对较差,需要谨慎考虑是否适合该治疗。
3.有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这类患者进行动脉栓塞治疗可能增加出血风险,需要在纠正凝血功能障碍后再考虑是否进行治疗,或在治疗过程中采取特殊的抗凝或止血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