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方法包括影像学检查、血液学检查和肝穿刺活检。影像学检查有超声、CT、MRI,超声操作简便可初步筛查,CT能清晰显示结构,MRI对软组织分辨力优;血液学检查有AFP及其他肿瘤标志物,AFP是重要指标,其他为辅助;肝穿刺活检是诊断金标准但有创需评估风险。
一、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是原发性肝癌常用的检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价格低廉、可重复性强等优点。它可以发现肝脏内直径1cm左右的占位性病变,能初步判断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及血供情况等。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还能观察肿瘤的血流信号,有助于鉴别病变是囊性还是实性。对于有乙肝、丙肝等肝病基础的人群,建议定期进行超声检查筛查肝癌。
2.计算机断层扫描(CT):CT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肝脏的解剖结构,对于肝癌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增强CT扫描能够更清楚地显示肿瘤的大小、数目、形态以及与血管的关系,有助于鉴别肝癌与肝血管瘤等其他肝脏占位性病变。一般来说,平扫加增强扫描是诊断肝癌的常规CT检查方法,能够发现1cm以下的小肝癌。
3.磁共振成像(MRI):MRI对软组织的分辨力优于CT,在肝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尤其是对于血管丰富的肝癌以及肝内子灶、门脉癌栓等的检出率较高。动态增强MRI扫描可以更精确地判断病变的血供特点,有助于肝癌的诊断和分期。对于一些CT难以确诊的病例,MRI往往能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二、血液学检查
1.甲胎蛋白(AFP):AFP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重要血清学指标。大多数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清AFP会升高,但也有部分患者AFP正常。AFP联合超声检查是目前常用的肝癌筛查手段之一。在诊断肝癌时,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对于AFP升高但影像学检查未发现明确占位的患者,需要密切随访AFP的变化以及进一步进行相关检查以排除肝癌的可能。
2.其他肿瘤标志物:除AFP外,还有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等肿瘤标志物也可用于肝癌的辅助诊断。例如,PIVKA-Ⅱ在肝癌患者中的阳性率较高,尤其是在AFP阴性的肝癌患者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这些肿瘤标志物的特异性和敏感度相对AFP来说稍低,通常作为辅助诊断指标。
三、肝穿刺活检
对于通过影像学检查和血液学检查仍难以确诊的肝脏占位性病变,可考虑进行肝穿刺活检。肝穿刺活检可以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从而明确病变的性质,是诊断肝癌的金标准。但肝穿刺活检属于有创检查,存在出血、种植转移等风险,在操作前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凝血功能等情况,谨慎选择。例如,对于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大量腹水等情况的患者,肝穿刺活检的风险相对较高,需要权衡利弊后再决定是否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