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吃避孕药会增加宫外孕发生风险,其通过影响内分泌等干扰生殖功能,不同类型避孕药影响有别,有输卵管病史、年轻女性及有不良生活方式者受影响更甚,女性应选合适避孕方式,服避孕药期间异常需及时排查宫外孕。
避孕药主要通过影响女性的内分泌、干扰排卵、改变宫颈黏液性状等环节发挥避孕作用。但如果多次服用避孕药,可能会对输卵管等生殖器官的正常功能产生一定影响。例如,口服避孕药可能会干扰输卵管的蠕动功能和受精卵的正常运输,使受精卵不能顺利到达子宫腔,从而增加宫外孕的发生风险。有研究表明,长期服用复方口服避孕药的女性,宫外孕的发生率相对高于未服用避孕药的女性,但具体的影响程度还会因个体差异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不同类型避孕药与宫外孕的关联
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正确服用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时,避孕有效率较高,但如果出现漏服等情况,可能会影响避孕效果,进而对宫外孕的发生产生一定影响。一般来说,规范服用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时,宫外孕风险相对可控,但仍存在个体差异导致风险变化的可能。
紧急避孕药:紧急避孕药是在无防护性生活或避孕失败后的补救措施,不能作为常规避孕方法。多次服用紧急避孕药会对女性内分泌造成较大干扰,打乱正常的月经周期和排卵规律,增加宫外孕发生的不确定性。因为紧急避孕药会影响激素水平,进而影响生殖系统的正常功能,使受精卵着床位置异常的概率增加。
特殊人群需特别关注
有输卵管病史的女性:如果女性本身有输卵管炎、输卵管手术史等情况,多次服用避孕药会进一步增加宫外孕的发生风险。因为这类女性的输卵管原本就存在一定的病变或结构异常,避孕药干扰生殖功能的作用会更易导致受精卵在输卵管等部位着床。例如,有过输卵管妊娠病史的女性,再次怀孕时宫外孕的复发风险本来就较高,若多次服用避孕药,会使这一风险进一步升高。
年龄因素:年轻女性生殖系统相对较敏感,多次服用避孕药对其内分泌和生殖器官功能的影响可能更为明显,宫外孕发生风险相对更高。而随着年龄增长,女性生殖系统功能逐渐衰退,多次服用避孕药也可能会加重对生殖系统的不良影响,增加宫外孕的可能性。
生活方式与宫外孕风险的综合影响:长期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会与多次服用避孕药产生协同作用,进一步增加宫外孕的发生几率。吸烟会影响血管功能,影响输卵管等生殖器官的血液供应,而饮酒可能会干扰激素代谢等,再加上多次避孕药的影响,会使生殖系统的内环境更加不利于受精卵的正常着床,从而提高宫外孕的发生风险。
总之,多次吃避孕药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宫外孕的发生风险,但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女性在选择避孕方式时,应综合考虑自身情况,尽量选择适合自己且副作用较小的避孕方法,如使用避孕套等非药物避孕方式,以降低宫外孕等相关风险。如果在服用避孕药期间出现月经推迟、腹痛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存在宫外孕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