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贫血主要因人体缺乏内因子致维生素B吸收障碍引起,自身免疫因素中中老年多见、女性略高,患其他自身免疫病者风险高;遗传因素具家族遗传倾向;胃部疾病因素包括胃部大部分切除使壁细胞减少、内因子分泌受影响,以及慢性萎缩性胃炎等长期炎症破坏壁细胞致内因子不足。
自身免疫因素
年龄与性别影响:自身免疫相关的恶性贫血在中老年人群中相对多见,女性发病比例可能略高于男性。自身免疫机制异常会导致机体产生攻击胃黏膜壁细胞的自身抗体,例如抗壁细胞抗体、抗内因子抗体等。这些抗体的存在会直接损伤壁细胞,使得内因子分泌减少。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免疫系统功能逐渐出现紊乱,自身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加;而女性在激素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下,自身免疫调节可能相对更易出现异常情况,从而更易引发针对胃黏膜壁细胞的自身免疫反应。
病史关联:患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群,如甲状腺疾病(如桥本甲状腺炎)、Addison病等,其发生恶性贫血的风险会明显升高。这是因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往往存在免疫系统的异常活化,容易产生更多针对自身组织器官的自身抗体,当胃黏膜壁细胞成为自身抗体攻击的目标时,就会影响内因子的分泌,进而导致维生素B吸收障碍引发恶性贫血。
遗传因素
家族遗传倾向:恶性贫血具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某些特定的基因位点与恶性贫血的发病相关。如果家族中有恶性贫血患者,那么家族其他成员患恶性贫血的风险会高于普通人群。例如,某些参与免疫调节和维生素B代谢相关的基因发生突变或变异时,会增加个体对恶性贫血的易感性。不同年龄层的家族成员都可能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儿童如果携带相关致病基因,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免疫系统发育等因素,也可能逐渐出现恶性贫血的相关病理改变;而中老年人群本身遗传因素的影响加上年龄相关的免疫功能变化等,会进一步增加发病几率。
胃部疾病因素
胃部手术影响:进行过胃部大部分切除手术的患者,由于胃黏膜壁细胞数量减少,内因子分泌必然受到影响,从而导致维生素B吸收障碍,增加了患恶性贫血的风险。不同年龄接受胃部手术的患者,术后发生恶性贫血的时间和严重程度可能有所不同。年轻患者术后如果不注意监测维生素B水平等,由于身体代谢相对旺盛,可能会较快出现维生素B缺乏相关的症状;而中老年患者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营养储备下降等情况,术后更容易迅速出现恶性贫血相关表现。
胃部炎症长期刺激:慢性萎缩性胃炎等胃部炎症性疾病,如果长期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会逐渐破坏胃黏膜壁细胞,导致内因子分泌不足。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吸烟、酗酒、饮食不规律的人群,胃部炎症更容易反复发作且难以治愈,进而增加了恶性贫血的发病风险。长期的胃部炎症会持续损伤胃黏膜组织,使得壁细胞功能逐渐受损,内因子分泌量不断减少,最终影响维生素B的正常吸收,引发恶性贫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