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患前列腺癌后需先全面评估分期和分级来制定治疗方案,治疗方式有主动监测、手术(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腹腔镜或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切除术)、放射治疗、内分泌治疗,治疗后要康复并定期随访,特殊人群要考虑其身体机能和基础疾病等情况并关注心理状态。
一、疾病评估
老人得前列腺癌后,首先需要进行全面评估。通过直肠指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前列腺穿刺活检等明确肿瘤的分期和分级。分期有助于判断肿瘤是局限在前列腺内还是已经转移,分级则反映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这些评估结果对于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例如,PSA是前列腺癌重要的血清标志物,若PSA明显升高且直肠指检发现异常,高度提示前列腺癌可能。
二、治疗方式选择
(一)主动监测
适用于低危前列腺癌患者,尤其是高龄、预期寿命较短的老人。主动监测并非完全不治疗,而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期进行PSA检测、直肠指检、影像学检查等。因为部分老人肿瘤进展缓慢,过度治疗可能带来的风险超过肿瘤本身对健康的威胁。
(二)手术治疗
1.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对于身体状况较好、预期寿命较长的中危前列腺癌老人可考虑。手术切除前列腺,但手术风险相对较高,可能出现尿失禁、勃起功能障碍等并发症,需要老人和家属充分了解手术的利弊。
2.腹腔镜或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切除术:相对于传统开放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费用相对较高,且对手术技术要求较高。
(三)放射治疗
包括外放射治疗和近距离放射治疗。外放射治疗适用于各期前列腺癌老人,近距离放射治疗主要用于局限性前列腺癌。放射治疗可能引起直肠炎、膀胱炎等不良反应,需要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
(四)内分泌治疗
通过去除或拮抗雄激素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适用于晚期前列腺癌或局部晚期前列腺癌的综合治疗。常用药物如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类似物等。内分泌治疗可能导致骨质疏松、潮热、性欲减退等不良反应,老人需要定期监测骨密度等指标。
三、康复与随访
老人在治疗后需要进行康复管理。术后要进行排尿功能训练等促进恢复;放疗后要注意保护直肠、膀胱等器官,避免感染等。同时,定期随访至关重要,通过随访可以及时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随访项目包括PSA检测、影像学检查等,一般治疗后的前几年需要更频繁的随访。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人本身身体机能下降,在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其肝肾功能等情况。对于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的老人,治疗时需要综合评估,在控制前列腺癌的同时,也要注意基础疾病的管理。例如,合并糖尿病的老人在进行内分泌治疗等可能影响血糖的治疗时,要密切监测血糖,调整降糖方案。同时,要关注老人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因为前列腺癌的治疗可能对老人的生活质量产生较大影响,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老人更好地配合治疗和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