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白内障会引发视力下降、对比敏感度下降、屈光改变(包括近视度数变化、老花眼症状减轻)、单眼复视或多视、色觉改变等症状,视力下降是最常见最主要症状,其会使光线进入受阻致视物渐模糊;对比敏感度下降让患者难辨物体与背景亮度差别;屈光改变中部分患者近视度数增加、老花眼症状暂时减轻;单眼复视或多视因晶状体混浊不均匀致光线不能聚焦;色觉改变表现为物体颜色不如以往鲜艳。
对比敏感度下降
患者对不同物体与背景之间的亮度差别的分辨能力降低。简单来说,就是在一些光线对比不是特别强烈的场景中,难以清晰分辨物体。比如在黄昏时分,周围环境光线较暗,物体与背景的对比度相对降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会比正常人更难看清物体的细节,这会影响他们在一些特定环境下的活动,像在光线复杂的街道行走时,可能难以分辨道路和障碍物的界限等。这是因为晶状体混浊改变了光线的折射和传播,影响了视网膜对不同对比度信息的感知,而老年人本身眼部调节功能下降,更容易出现对比敏感度下降的情况。
屈光改变
近视度数变化:部分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会出现近视度数增加的情况。这是由于晶状体屈光指数发生改变,晶状体变凸,屈光力增强,导致眼睛的屈光状态向近视方向偏移。例如原本可能是轻度远视或者正视的老年人,突然发现看近处物体时不需要戴眼镜或者需要更换更浅度数的眼镜,这就是近视度数增加的表现。这种情况在一些糖尿病患者合并老年性白内障时可能更为明显,因为糖尿病会影响晶状体的代谢,加速晶状体混浊和屈光状态的改变。
老花眼症状减轻:原本有老花眼的老年人,会感觉看近处物体时反而比以前清晰了。这是因为混浊的晶状体起到了类似凸透镜的作用,弥补了晶状体老化导致的调节不足。但这种情况只是暂时的,随着晶状体混浊程度进一步加重,最终还是会出现明显的视力下降。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弹性下降,调节能力减弱,出现老花眼,而老年性白内障时晶状体混浊状态改变可能暂时缓解老花眼的不适,但这并不是病情好转,而是晶状体混浊带来的一种特殊屈光改变表现。
单眼复视或多视
晶状体混浊不均匀时,会使进入眼睛的光线不能聚焦在同一个点上,从而导致单眼看到一个物体变成两个或多个影像。比如看原本是一个的灯泡,会看到好几个灯泡的影像。这种情况在早期可能偶尔出现,随着病情进展会逐渐频繁。老年人眼部结构老化,晶状体更容易出现混浊不均匀的情况,所以相对更容易发生单眼复视或多视的症状,而且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会明显影响患者的视觉质量和日常活动,像阅读、行走等都会受到干扰。
色觉改变
患者会感觉物体的颜色不如以前鲜艳,对颜色的分辨能力下降。例如看到原本鲜艳的红色会变得暗淡,看到绿色也不如以往明亮。这是因为混浊的晶状体对不同波长的光线吸收和散射不同,影响了视网膜对颜色信息的正常感知。老年人眼部晶状体老化,其光学特性改变,对色觉的影响逐渐显现,而且在患有一些全身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的老年人中,可能由于血液循环等因素影响眼部组织代谢,进一步加重色觉改变的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