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视可通过光学矫正(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手术矫正(LASIK、ICL)来改善,需合理用眼、均衡饮食、增加户外活动,并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各有不同注意要点,以防控近视及维护眼部健康。
一、光学矫正
框架眼镜:是最常见的矫正高度近视的方法,通过合适度数的镜片来帮助清晰视物,不同年龄段人群均可佩戴,但需定期验光调整度数,以适应眼睛度数的变化,尤其对于儿童青少年,要密切关注度数进展,及时更换合适眼镜。
角膜接触镜:包括软性接触镜和硬性透气性接触镜(RGP)等。RGP对控制近视度数增长可能有一定作用,尤其适合一些近视进展较快的人群,但佩戴时需注意严格遵循佩戴和护理规范,避免引起眼部感染等问题,老年人若眼部条件允许也可考虑,但需评估眼部健康状况。
二、手术矫正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适用于年龄一般在18-50岁,近视度数稳定(近两年近视度数变化不超过50度)的高度近视患者,但术前需要进行严格的眼部检查,排除眼部活动性炎症、圆锥角膜等多种眼部疾病,不同个体眼部条件不同,术后效果和恢复情况也有差异。
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ICL):对于一些不适合做LASIK的高度近视患者可考虑,如角膜较薄等情况,但同样需要完善详细的眼部检查来评估是否适合该手术,术后也需要定期复查监测眼部情况。
三、日常保健与生活方式调整
合理用眼
用眼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用眼,一般建议用眼30-40分钟后休息10-15分钟,可以远眺、做眼保健操等,无论是儿童、青少年还是成年人,长时间近距离用眼都会加重近视负担,儿童青少年正处于视觉发育关键期,更要注意控制用眼时间。
用眼环境:保持良好的用眼环境,光线要充足且柔和,避免在过强或过暗的光线下看书、写字等,不同年龄段人群对用眼环境要求不同,例如儿童学习时的书桌照明要符合国家标准,保证合适的光照度。
饮食: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C、E和叶黄素等的食物,如胡萝卜、橙子、蓝莓、菠菜等。维生素A有助于维护视网膜健康,维生素C和E具有抗氧化作用,叶黄素对眼睛黄斑区有保护作用,不同年龄人群可根据自身饮食特点合理搭配,儿童青少年可通过增加这些食物的摄入促进视觉健康发育,成年人也能维持眼部正常功能。
增加户外活动:每天保证一定时间的户外活动,研究表明,户外活动时间越长,患近视的风险越低,儿童青少年每天应保证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对于成年人也建议适当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在户外活动时,眼睛能接触到自然光线,有助于调节眼部肌肉,缓解视疲劳,对近视的防控和眼睛健康有益。
四、定期眼部检查
高度近视患者要定期进行眼部检查,一般建议每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全面的眼部检查,包括视力、眼压、眼底等检查。儿童青少年高度近视者更要密切监测,因为他们的近视可能进展较快,通过定期检查可以早期发现眼底病变等问题,如视网膜变性、裂孔等,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不同年龄段高度近视患者的眼部检查频率和重点可根据个体眼部健康状况适当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