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有生活方式调整(体重管理、避免触发因素、盆底肌训练)和药物治疗(作用于β3肾上腺素受体的药物、雌激素);手术治疗有耻骨后膀胱尿道悬吊术(适用于中重度患者,需注意术后事项)和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常用、创伤小恢复快,妊娠期及有严重基础疾病者需特殊考虑)。
一、非手术治疗
(一)生活方式调整
1.体重管理:对于超重或肥胖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减轻体重可降低腹压,从而改善症状。研究表明,体重减轻5%-10%可使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因为过重的体重会增加腹部压力,对盆底组织造成更大的负担,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控制体重,有助于减轻盆底压力。
2.避免触发因素:减少咖啡因、酒精的摄入,因为这些物质可能刺激膀胱,加重尿失禁症状。同时,避免长时间憋尿,养成定时排尿的习惯。例如,每天定时排尿,每次排尿尽量排空膀胱,减少膀胱内残余尿量,降低尿失禁发生的风险。
3.盆底肌训练:
凯格尔运动: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盆底肌训练方法。无论年龄、性别,都可以进行。通过有意识地收缩盆底肌肉,每次收缩持续3秒以上,然后放松,重复进行。一般每次训练10-15分钟,每天3-4次。对于女性来说,妊娠、分娩等因素可能导致盆底肌损伤,通过凯格尔运动可以增强盆底肌的力量,改善压力性尿失禁;对于男性,随着年龄增长,盆底肌功能也可能下降,凯格尔运动同样有助于维持盆底肌健康。
(二)药物治疗
1.作用于β3肾上腺素受体的药物:如米拉贝隆,通过激动膀胱β3肾上腺素受体,松弛膀胱平滑肌,增加膀胱容量,从而改善压力性尿失禁症状。但需要注意不同年龄人群的应用,一般不建议低龄儿童使用,对于老年患者,在使用前需要评估肝肾功能等情况。
2.雌激素:对于绝经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可考虑使用雌激素治疗。雌激素可以增加尿道黏膜和盆底组织的厚度和弹性,改善尿道阻力。但使用雌激素需要权衡利弊,对于有雌激素禁忌证(如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病史)的患者不宜使用,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相关指标。
二、手术治疗
(一)耻骨后膀胱尿道悬吊术
1.手术原理:通过悬吊膀胱和尿道,增加尿道阻力,从而治疗压力性尿失禁。该手术适用于中重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手术风险和术后恢复有所不同。年轻患者术后恢复相对较快,但也需要注意术后的康复训练;老年患者则需要更谨慎评估身体状况,如心肺功能等,以确保手术安全。
2.术后注意事项:术后需要避免增加腹压的动作,如剧烈咳嗽、便秘等,同时需要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康复训练,促进盆底组织的恢复。
(二)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
1.手术特点:是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之一,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通过放置吊带,在咳嗽等腹压增加时,吊带可抬高尿道,增加尿道闭合压,从而改善症状。对于不同性别患者,手术操作基本原理相同,但需要根据患者具体的盆底解剖结构进行个性化调整。在手术前需要详细评估患者的病情,如盆底肌损伤程度等,以确定是否适合该手术。
2.特殊人群:对于妊娠期女性,一般不建议进行该手术,因为妊娠期身体处于特殊生理状态,手术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对于有严重心肺疾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需要在病情稳定后再评估是否能耐受手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