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肘的中医治疗方法包括体针治疗(常取手三里、曲池、阿是穴等,用毫针针刺、提插捻转、留针)、电针治疗(同体针取穴得气后接电针仪,选波形和电流强度、通电)、艾灸治疗(分温和灸和隔姜灸,温和灸选病变局部及相关穴位熏烤,隔姜灸用鲜姜片隔姜施灸)、穴位注射治疗(选维生素B、当归注射液等,取疼痛局部穴位注射),还有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的注意事项,儿童针刺要轻且家长协助,孕妇慎选腹部腰骶部附近穴位,老年人注意针刺深度力度防意外。
操作:常规消毒后,用毫针针刺,采用提插捻转等针刺手法,得气后留针一定时间,一般留针15-30分钟,期间可适当行针以维持针感。针刺深度根据患者体质、病情等因素调整,一般为0.5-1寸左右。
电针治疗
取穴:同体针取穴类似,选取相关穴位。
操作:在体针针刺得气后,连接电针仪,根据患者耐受程度选择合适的波形(如疏密波等)和电流强度,电流强度以患者局部肌肉出现轻微收缩且能耐受为度,通电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电针治疗可以通过电流刺激增强针刺的效应,促进局部气血循环。
艾灸治疗
温和灸:
取穴:选取病变局部的阿是穴以及相关的肘髎、手五里等穴位。肘髎穴位于臂外侧,屈肘,曲池上方1寸,当肱骨边缘处;手五里穴在臂外侧,当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上3寸处。
操作:将艾条点燃,距离皮肤约2-3厘米进行熏烤,以局部有温热感但无灼痛为度,每穴灸10-15分钟,可根据病情每天或隔天灸1次。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止痛的作用,能改善局部的气血运行,缓解网球肘引起的疼痛等症状。
隔姜灸:
取穴:同上述艾灸取穴。
操作:将鲜姜切成厚度约0.2-0.3厘米的姜片,中间用针穿刺数孔,放置在穴位上,然后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患者感觉局部灼热不适时更换艾炷,一般每穴灸3-5壮,以局部皮肤红润为度。隔姜灸利用姜的辛温特性,加强温通经络的作用,对于网球肘的疼痛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穴位注射治疗
药物选择:常用药物有维生素B注射液、当归注射液等。维生素B有营养神经的作用,当归注射液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取穴:选取疼痛局部的穴位,如阿是穴、曲池等。
操作:常规消毒后,用注射器抽取药物,然后快速刺入穴位,得气后回抽无血,将药物缓慢注入,每穴注射药物0.5-1毫升,根据病情可隔天或每周注射1-2次。穴位注射通过药物和针刺的双重作用,达到治疗网球肘的目的。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患网球肘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发生,针灸治疗时应特别谨慎。儿童皮肤娇嫩,耐受力差,针刺时手法要轻,避免过度刺激。同时,儿童可能难以配合,操作时需家长协助固定,尽量选择舒适且安全的体位进行治疗,且要严格控制针刺深度和刺激强度,防止发生意外。
孕妇:孕妇的腹部、腰骶部等部位一般不宜进行针灸治疗,网球肘治疗时若选取涉及这些部位附近的穴位需格外谨慎。因为针灸可能会对子宫产生一定刺激,有引起宫缩导致流产等风险,所以孕妇如需针灸治疗网球肘,应在专业医生充分评估后,选择相对安全的穴位和轻柔的操作手法。
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骨质疏松等情况,针灸时针刺深度和力度要适中,避免因骨质较脆等原因导致断针等意外情况发生。同时,老年人感觉相对迟钝,要注意观察其针感和耐受情况,及时调整针刺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