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前病变即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反映宫颈癌发生发展连续过程,分为3级,不同级别的CIN有不同发展及癌变可能。发病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相关,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靠宫颈细胞学检查、HPV检测、阴道镜检查等,处理与随访因CIN级别而异,特殊人群如年轻和老年女性有不同需注意的方面。
发病相关因素
年龄与性别:多见于30-50岁女性,但不同年龄段风险有所差异。年轻女性可能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相关,而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免疫力变化等因素也会影响发病风险。女性由于生殖系统的生理结构特点,相对更容易感染HPV等可能导致宫颈病变的病原体。
生活方式:不洁性生活史是一个重要因素,多个性伴侣、初次性生活年龄过小等都会增加感染HPV的几率,从而增加患宫颈癌前病变的风险。长期吸烟会影响机体的免疫系统,使机体对HPV等病原体的清除能力下降,也可能促进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
病史:有其他生殖道感染病史,如合并尖锐湿疣等,会增加宫颈感染HPV的风险,进而可能引发宫颈上皮内瘤变。曾经有过宫颈病变治疗史的患者,再次出现宫颈病变的风险也相对较高。
临床表现
多数宫颈癌前病变患者无明显症状和体征,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可伴有颜色改变(如发黄、发绿等)、有异味,或在性生活后、妇科检查后出现接触性出血等表现。但这些表现并非特异性的,其他宫颈良性病变也可能出现类似症状,所以不能仅凭临床表现诊断宫颈癌前病变,需要依靠进一步的检查来明确”。
诊断方法
宫颈细胞学检查:如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TCT),通过采集宫颈表面的细胞进行细胞学形态分析,可初步筛查出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可能。
HPV检测: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检测HPVDNA有助于发现是否存在高危型HPV感染,若高危型HPV阳性,需进一步进行阴道镜等检查。
阴道镜检查:在阴道镜下观察宫颈上皮的形态、血管等情况,对于可疑病变部位进行定点活检,活检组织送病理检查是确诊宫颈癌前病变的金标准”。
处理与随访
CIN1级:如果患者免疫功能正常,约60%的CIN1级可自然消退,所以对于细胞学为CIN1级且HPV阴性的患者,可以选择定期随访观察,一般6-12个月复查TCT和HPV;对于HPV阳性的CIN1级患者,需进行抗病毒治疗并定期随访。
CIN2级和CIN3级:通常需要治疗,治疗方法包括宫颈锥切术(如冷刀锥切、LEEP刀锥切等)。术后需要密切随访,因为存在病变复发或进展为浸润癌的可能,一般术后3-6个月要复查TCT和HPV,之后可根据情况适当延长随访间隔。
特殊人群提示
年轻女性:年轻女性患宫颈癌前病变时,由于其生殖系统仍在发育等特点,在处理上需更加谨慎,要充分考虑对未来生育功能的影响。在随访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其心理状态,因为疾病诊断可能会给年轻女性带来较大心理压力,需要给予心理支持和疏导。
老年女性:老年女性患宫颈癌前病变时,要综合评估其全身健康状况,如是否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治疗方式的选择需要权衡疾病本身的风险和患者全身状况耐受治疗的能力。在随访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是否有与年龄相关的其他健康问题对宫颈病变随访和处理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