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人群易在玻璃体及视网膜脱离术后发生青光眼:既往有玻璃体及视网膜疾病史者,包括不同年龄段因原有疾病致眼内环境易受影响者;手术时间长及使用眼内填充物者;前房浅及有眼部先天发育异常者;术后炎症反应重及自身免疫相关者;术后依从性差者。
一、既往有玻璃体及视网膜疾病史的人群
具体情况:本身患有较为复杂的玻璃体疾病(如严重的玻璃体混浊、玻璃体出血等)或视网膜疾病(如复杂的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裂孔范围广等)的人群,在进行玻璃体及视网膜脱离手术时,手术操作可能会对眼内环境产生较大影响,从而增加术后发生青光眼的风险。例如,有长期视网膜脱离病史的患者,其眼内已经存在一定的病理改变,手术过程中眼内结构的调整等操作更易引发眼压异常。
年龄因素影响:不同年龄段的此类患者风险有所不同,儿童患者由于眼部结构仍在发育中,手术对眼内环境的干扰可能更易导致眼压调节失衡;老年患者则可能本身存在一些眼部退行性改变,在原有疾病基础上手术更易诱发青光眼。
二、手术操作相关因素影响下的人群
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手术时间过长会使眼内组织长时间处于手术操作状态,眼内的炎症反应、房水流出通道的影响等因素累积,增加了术后青光眼发生的概率。比如,一些复杂的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手术时间往往较长,这类患者发生术后青光眼的风险相对较高。
手术中眼内填充物使用的患者:部分玻璃体及视网膜脱离手术中会使用眼内填充物,如硅油、气体等。眼内填充物可能会影响房水的正常循环,导致房水流出受阻,进而引起眼压升高,增加青光眼发生的风险。特别是长期填充眼内填充物的患者,风险更高。
三、具有特殊眼部解剖结构的人群
前房较浅的患者:前房较浅的患者,其房角等结构相对更窄,在进行玻璃体及视网膜脱离手术时,眼内操作可能会进一步影响房角的开放程度,使得房水排出受阻,容易引发眼压升高导致青光眼。例如,患有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解剖基础(前房浅、房角窄)的患者,在进行相关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时,术后青光眼的发生风险明显高于前房正常深度的患者。
存在眼部先天发育异常的人群:如眼部有先天房角结构异常等情况的患者,本身眼内的房水流出通道就可能存在潜在问题,在接受玻璃体及视网膜脱离手术时,手术刺激等因素更易诱发眼压的异常升高,从而增加了术后青光眼的发生几率。
四、术后炎症反应较严重的人群
术后眼内炎症反应重的患者:手术会引起眼内的炎症反应,若患者术后炎症反应较为严重,炎症细胞等可能会阻塞房水流出通道,影响房水的正常循环,导致眼压升高,引发青光眼。例如,术后出现明显眼内红肿、渗出多等严重炎症表现的患者,发生青光眼的风险相对较高。
自身免疫相关因素影响的人群:如果患者存在自身免疫方面的问题,术后炎症反应可能更难控制,持续的炎症状态会进一步干扰房水的引流,增加青光眼的发生风险。比如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且同时需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患者,术后青光眼的发生概率可能高于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
五、术后依从性差的人群
术后不能很好配合治疗的患者:一些患者术后不能按照医嘱进行规律的眼部护理、用药等,如不按时使用降眼压药物等,这会影响对眼压的控制,使得眼压容易出现波动,长期如此增加了青光眼发生的风险。例如儿童患者可能因不配合导致术后护理和用药不佳,老年患者可能因记忆力等问题不能很好遵医嘱,这些人群术后青光眼发生风险相对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