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出现排尿困难等相关症状、50岁以上及有家族史者需重视,先到泌尿外科就诊,经血液检查(PSA等)、影像学检查(超声、MRI、骨扫描)及病理活检确诊前列腺癌后,依情况制定手术、内分泌、放疗等治疗方案,治疗后定期随访监测PSA等指标及相关情况。
一、初步判断与准备
1.出现相关症状时的初步留意
男性若出现排尿困难、血尿、尿频、尿急、尿痛,以及骨盆、下背部或肋骨等部位疼痛等症状时,需引起重视,这些可能是前列腺癌的相关表现。年龄方面,随着年龄增长,前列腺癌的发病风险逐渐升高,50岁以上男性发病风险明显增加。对于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人群,其发病风险也会高于无家族史者。
2.选择合适的就诊科室
一般首先选择泌尿外科就诊。泌尿外科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初步的体格检查等,比如直肠指诊,通过直肠指诊可以初步触摸前列腺的大小、质地、有无结节等情况。
二、就诊过程中的检查项目
1.血液检查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是重要的筛查指标之一。血清PSA正常值一般在4ng/ml以下,但年龄是影响PSA的重要因素,50-59岁男性PSA正常值上限约为2.5ng/ml,60-69岁约为4.0ng/ml,70-79岁约为6.5ng/ml。如果PSA升高,需要进一步评估。同时还可能检查其他血液指标,如血常规、肝肾功能等,以了解患者的一般身体状况,因为后续可能需要进行相关治疗,需要评估患者的肝肾功能等情况来确定是否能耐受治疗。
2.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经直肠超声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前列腺的结构,发现前列腺内的结节等病变。对于年龄较大、有相关症状怀疑前列腺癌的患者,经直肠超声是常用的初步影像学检查方法。
磁共振成像(MRI):MR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较高,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前列腺癌是否侵犯周围组织以及有无盆腔淋巴结转移等情况。它能够从多方位、多序列成像,清晰显示前列腺的解剖结构与病变范围。
骨扫描:如果患者有骨痛等症状,需要进行骨扫描检查,以排查前列腺癌是否有骨转移。因为前列腺癌容易发生骨转移,骨扫描可以早期发现骨转移病灶。
3.病理活检
前列腺穿刺活检是确诊前列腺癌的金标准。医生会通过穿刺针取前列腺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是否为前列腺癌以及癌症的病理类型等。对于PSA升高、直肠指诊异常等情况的患者,通常会建议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在穿刺前需要做好肠道准备等,以降低感染等风险。
三、根据检查结果制定治疗方案及后续就医注意事项
1.治疗方案制定
如果确诊为前列腺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肿瘤的分期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对于早期前列腺癌,可能会考虑手术治疗,如前列腺癌根治术;对于中晚期前列腺癌,可能会采用内分泌治疗、放疗等方法。内分泌治疗主要是通过抑制雄激素的产生或作用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放疗包括外照射放疗和近距离放疗等。
2.后续就医随访
患者在治疗后需要定期就医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定期进行PSA检测,观察PSA的变化情况,以评估肿瘤是否有复发等情况。同时,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还需要进行相应的影像学检查等。例如,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可能需要定期进行超声、CT等检查来观察前列腺区域的情况;接受内分泌治疗的患者需要定期监测内分泌指标以及评估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对于老年患者,在随访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其身体的耐受性以及可能出现的治疗相关并发症等情况,要及时与医生沟通身体的不适症状,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