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粘连常见引起原因包括宫腔操作史,如人工流产术(多次及年龄小者损伤重风险高)、诊断性刮宫(频繁刮宫易致基底层受损引发粘连);宫腔感染,如产后或流产后感染(有胎盘胎膜残留时易感染致粘连)、宫腔手术操作后感染(不严格无菌或抵抗力低易感染致粘连);子宫内膜病变,如子宫内膜结核(结核杆菌破坏内膜基底层致粘连)、子宫粘膜下肌瘤剔除术(手术损伤内膜基底层易引发粘连)
一、宫腔操作史
1.人工流产术:是导致宫腔粘连的主要因素。在人工流产过程中,过度搔刮宫腔、手术操作粗暴等会损伤子宫内膜基底层。据相关研究统计,人工流产后发生宫腔粘连的概率较高,尤其是多次人工流产的女性,子宫内膜基底层反复受损,使得子宫肌层裸露,进而引发纤维组织增生,导致宫腔粘连。对于年龄较小的女性,由于其生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子宫内膜更薄且脆弱,人工流产对其子宫内膜基底层的损伤相对更严重,发生宫腔粘连的风险也相应增加。
2.诊断性刮宫:频繁的诊断性刮宫同样可能损伤子宫内膜基底层。例如,因异常子宫出血等情况进行多次诊断性刮宫的患者,子宫内膜基底层受损后,子宫修复过程中容易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引起宫腔粘连。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诊断性刮宫对其子宫内膜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一般来说,育龄期女性相对来说生殖系统功能相对稳定,但多次刮宫仍会增加风险;而围绝经期女性子宫内膜本身处于逐渐萎缩状态,刮宫操作也可能对其造成一定损伤,进而引发宫腔粘连。
二、宫腔感染
1.产后或流产后感染:产后或流产后女性身体抵抗力下降,如果发生宫腔内感染,如子宫内膜炎等,炎症会侵袭子宫内膜基底层。常见的病原体有厌氧菌、需氧菌等。例如,产后宫腔内有胎盘、胎膜残留时,更容易引发感染,炎症刺激会导致子宫内膜基底层受损,引发纤维组织增生,从而导致宫腔粘连。对于产后的女性,尤其是有胎盘、胎膜残留情况的,需要密切关注是否有感染迹象,因为这是引发宫腔粘连的重要风险因素。不同性别中,女性是宫腔粘连的高发人群,而产后女性由于特殊的生理阶段,更易受到感染影响。
2.宫腔手术操作后感染:如宫腔镜手术等宫腔内手术操作后,如果没有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或者患者自身抵抗力较低,就容易发生宫腔内感染。宫腔镜手术虽然是一种相对微创的手术,但仍有引发感染的可能,一旦发生感染,就会损伤子宫内膜基底层,增加宫腔粘连的发生风险。对于接受宫腔手术操作的患者,无论是哪个年龄阶段,都需要在术前、术后采取有效的预防感染措施,以降低宫腔粘连的发生概率。
三、子宫内膜病变
1.子宫内膜结核:结核杆菌感染子宫内膜后,会破坏子宫内膜组织,导致子宫内膜基底层受损。结核杆菌会侵蚀子宫内膜,引起子宫内膜的炎性反应和纤维化,进而导致宫腔粘连。这种情况在有结核病史或者接触过结核患者的女性中需要特别警惕,尤其是育龄期女性,子宫内膜结核可能会对其生育功能产生严重影响,增加宫腔粘连的发生风险,从而影响受孕等生殖相关功能。
2.子宫粘膜下肌瘤剔除术:在剔除子宫粘膜下肌瘤的过程中,会对子宫内膜造成一定的损伤,尤其是肌瘤部位的子宫内膜基底层容易受损。术后如果恢复不佳,就可能引发宫腔粘连。对于患有子宫粘膜下肌瘤的女性,在进行手术治疗后,需要密切观察子宫内膜的恢复情况,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宫腔粘连的发生风险。不同年龄的女性,肌瘤的发生情况不同,对于育龄期女性,肌瘤可能会对生育产生影响,而术后宫腔粘连又会进一步影响生育,所以需要更加关注。



